简介:目的总结我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施行680例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与后腹腔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本组680例后腹腔镜手术共发生75例与腹腔镜有关的并发症,占11.0%(75/680例),严重并发症包括腹腔器官损伤的发生率为0.88%(6/680例),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2%(8/680例)。术中并发症包括:胸膜损伤2例,腹膜损伤24例,胰腺尾部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血管损伤8例(腔静脉6例,中央静脉2例),脾脏损伤1例,皮下气肿27例,改开放手术8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后腹腔间隙血肿1例,漏尿2例,切口感染5例,死亡1例,患糖尿病1例,其余均痊愈。结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后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认识,增进腹腔镜相关解剖知识的理解,做到精准细致的操作,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并发症。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MEDLINE、PubMed、TeCochraneLibrary和SCI,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3月,并手工检索国内相关专业杂志及会议资料,查找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二次变量资料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量。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均为国内研究。有8个RCT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1个RCT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他克莫司组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激素组比较,纳入研究时患者为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血肌酐更高[MD=1.00,95%CI(0.36,1.65),P=0.002];纳入研究时患者血肌酐〈221μmol/L的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治疗后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7,95%CI(-6.47,4.93),P=0.79]。(2)与激素组比较,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在总有效率[OR=1.68,95%CI(0.60,4.71),P=0.32]、完全缓解率[OR=1.99,95%CI(0.91,4.35),P=0.09]、24h尿蛋白定量[MD=-0.09,95%CI(-0.52,0.34),P=0.68]、肾小球滤过率[MD=-2.44,95%CI(-8.18,3.30),P=0.40]、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4,95%CI(0.59,1.49),P=0.80]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与单纯使用激素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且可能使表现为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IgA肾病患者血肌酐更高。期待高质量、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论证。
简介:目的比较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的临床诊疗特点,阐述早期检出肾癌的重要意义。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万方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临床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总计肾癌患者10065例,其中偶发肾癌患者4251例,症状肾癌患者5814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上平均差(MD)为-1.58(95%CI:-2.05--1.11),在肿瘤病理分级(G1和G2)、保留肾单位手术例数、临床分期(T1和T2)、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上比值比(OR)分别为3.01(95%CI:2.62-3.45)、3.47(95%CI:2.72-4.44)、3.95(95%CI:3.24-4.81)、0.20(95%CI:0.11-0.35)和0.24(95%CI:0.17-0.35),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1);在手术年龄上MD为0.23(95%CI:-1.64-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与症状肾癌相比,偶发肾癌具有肿瘤体积小、肿瘤病理分级低、临床分期早、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少等特点,因此早期发现肾癌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十分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儿童5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性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性血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的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性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与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诊疗方法,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大第二医院泌尿外科10年来收治的52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7例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并口服激素+他莫昔芬治疗;45例行输尿管置管+输尿管松解术,其中11例一期输尿管置管,待肾功能改善后二期输尿管松解术。行输尿管松解术患者中,输尿管移入腹腔35例,带蒂大网膜包裹10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均为纤维脂肪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随访1月~10年,5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对于B超检查提示肾积水患者,在排除输尿管占位、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常见疾病后要考虑到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并进一步行IVU、CT、输尿管镜等检查,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治疗以解除输尿管梗阻,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减少复发为主要目的。
简介:目的: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特点及初诊误诊原因.结果:SLE形式多样,急缓轻重不一,非典型病例多见.30例中初诊误诊为急性肾炎1例,急进性肾炎2例,慢性肾炎4例,肾病综合征(NS)8例,隐匿性肾炎1例,风湿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各2例,结核性胸膜炎、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乙肝相关性肾炎、甲状腺炎、偏头痛各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详询病史,仔细体检,科学地进行临床思维.对N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难以解释的神经精神症状、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等,要注意排除本病.对可疑病例应及时作免疫学等有关检查.对未达诊断标准的轻症、非典型患者,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结果,旨在寻求血透患者感染的依据,减少医源性感染。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2006年12月份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251例患者HBsAg与抗-HCV,并对透析1年以上的149例患者的肝炎标志物阳性率与透析年限、输血史、手术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透析1年以上的149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19例,阳性率为12.8%;抗-HCV阳性者29例,阳性率19.5%。HB—sAg、抗-HCV同时为阳性者仅1例(0.4%)。抗-HCV阳性率随透析年限、输血次数、手术次数增加而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年限是抗-HCV阳性率最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OR〉I);而HBsAg阳性率与透析年限、输血、手术、性别的相关性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年限、输血、手术与抗-HCV阳性率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抗-HCV阳性率上升,而与HBsAg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内分泌治疗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随访,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获访70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死亡18例,获取完整随访资料者56例,96%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清PSA下降[治疗前(107.37±187.67)ng/mL与治疗后3月(32.25±123.52)ng/mL,t=3.57,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6月(37.49±172.00)ng/mL,t=3.34,P〈0.01;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月,t=-0.682,P〉0.05]。结论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明显控制疾病进展,改善尿路梗阻等症状,但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是否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简介: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impairment,CI)的发生率及CI发病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MHD患者14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scale,MoCA)行认知功能评分,横断面调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原发病与合并症等临床数据,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蛋白、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为CI组与无C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80例发生CI,发生率为57.1%。CI组患者MoCA平均得分为(18.70±2.74),糖尿病肾病的合并率为41.3%,hs-CRP为(13.6±7.6)mg/L,Hcy为(29.6±6.2)8mol/L。CI组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比率、透析年限、合并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病比率、hs—CRP、Hcy明显高于无CI组(P〈0.05),CI组受教育年限、血红蛋白、白蛋白值显著低于无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肾病、血红蛋白、Hcy、hs-CRP是MHD患者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MHD患者CI的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结果相近。炎症、Hcy、贫血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与MHD患者CI的发生相关。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手段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150名MHD患者的睡眠情况,并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平均超滤量、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计算PSQI评分后进行分组,将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好组,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差组,并进行各因素、各维度的比较。结果结果150名MHD患者中82名(54.66%)患者PSQI总分大于5分。睡眠质量差组与睡眠质量好组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PTH、Kt/V等指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白蛋白、平均超滤量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上患者与60岁以下患者PSQI量表中PSQI总分、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时间3年以上和透析时间3年以下的患者在PSQI量表中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高龄、透析时间长、血红蛋白降低、PTH升高、Kt/V降低更易导致睡眠质量差。
简介: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PHD)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稳定)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治疗分两阶段进行,第1月行普通透析(CHD)为A组,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第2月行可调钠透析(PHD)为B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由148mmol/L,线性下降到135mmol/L,透析时间均4.5h,患者自身交叉对照,两者血流速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CHD组与PHI)组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与PHD组相比,PHD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HD组明显降低(p〈0.01)。与CHD相比,PHD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PHD组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