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胃功能四项(PGⅠ、PGⅡ、PGR、HP)在胃癌初筛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经本院胃镜检查且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胃溃疡患者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PGⅠ、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Ⅱ水平无差别(P>0.05);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功能四项联合指标监测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初筛,尤其适用于不宜做胃镜或不愿意做胃镜筛查。

  • 标签: 胃癌初筛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 简介:胃癌是我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胃癌治疗采用以系统性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不足5%。近年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用治疗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本文就PD-1/PD-L1免疫治疗在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免疫疗法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的应用与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麻醉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完善,肌松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阻滞平面 骶神经阻滞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组织Fas、FasL及FAP-1和组织淋巴细胞的Fas、FasL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as、FasL多克隆抗体及FAP-1单克隆抗体对15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其组织Fas、FasL及FAP-1和淋巴细胞的Fas、FasL的蛋白表达,并以相应的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果肝母细胞瘤组织Fas表达(78%)高于正常肝组织(5%),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呈胞浆型表达。正常肝组织FasL表达阴性,而肝母细胞瘤FasL表达73%,两者表达率差异明显;在15例肝母细胞瘤FAP-1阳性表达13例。同时发现瘤周淋巴细胞Fas、Fas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8%,而在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正常肝组织同时表达Fas/FasL,在维持其自身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肝母细胞瘤组织Fas、FasL表达上调以及FAP-1阳性表达可诱导表达Fas的淋巴细胞凋亡以实现免疫逃逸。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FAS/FASL FAP-1 蛋白表达 免疫逃逸
  • 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来研究发现FD患者胃肠道黏膜存在低度炎症,其中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活动异常可能促进炎症形成,并且可能与FD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胃肠道黏膜低度炎症在F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消化不良 炎症 肠道黏膜屏障 精神心理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近年来,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促胃液素(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有促进作用。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消化道良性病变33例、消化道肿瘤37例及肿瘤术后患者19例血清Gas的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清 促胃液素 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激素 GAS 含量测定
  • 简介:背景:早期诊断肝硬化并予早期干预可阻止病情进展,避免或延缓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筛选血清学无创标记物是肝硬化临床诊断和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评价血清miR-192和miR-29a在肝硬化无创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real-timePCR筛选验证发现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差异表达明显的miRNAs——miR-192和miR-29a,以real-timePCR检测两者在120例肝硬化患者和7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的表达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的数学模型,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血清miR-19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iR-29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由两者联合检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风险评分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对0.887和0.933],且优于临床常用肝硬化血清学无创诊断指标APRI、FIB-4和ARR(AUC:0.796、0.793和0.571)。血清miR-192、miR-29a表达水平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192、miR-29a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可作为肝硬化无创诊断和评估新的血清分子标记物。

  • 标签: 血清 生物学标记 肝硬化 无创诊断 miR-192 miR-29a
  • 简介: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诱导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目的:明确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探讨TNF-α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凋亡发生的作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和Wistar大鼠行异位节段小肠移植.同基因移植组:SD(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组:Wistar(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Wistar(供体)-SD(受体)+环孢素A每日10mg/kg.术后第1、3、5、7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同基因移植组术后排斥反应轻微,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凋亡细胞数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增加(P<0.01),并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亦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同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凋亡细胞数的增加而增高(P<0.01).移植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移植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轻重而变化,两者呈正相关(r=0.837,P<0.01).结论:TNF-α与大鼠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的细胞凋亡现象有关,并在细胞凋亡的发生起调节作用.

  • 标签: 器官移植 移植物排斥 小肠 脱噬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支气管灌洗液培养在重型肝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重型肝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灌洗液培养作病原学诊断,B组46例行痰培养作病原学诊断。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A组42例患者中有1例不能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致采样失败。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B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为主。两种不同采样方法检测病原菌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8)。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后肺部感染治疗疗效,A组治疗显效和有效率为64.3%,B组显效和有效率仅为34.8%,两组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21)。A组42例患者中有24例(57.1%)死亡;B组46例患者36例(78.3%)死亡,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灌洗液培养致病菌适用于重型肝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准确率高,有助于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重型肝炎 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细菌培养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肠道外传播的致肝炎因子,在我国有较高的感染率,经血源途径传染被认为是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然而在HBV感染者的体液亦可检测出HBV标志物(HBVM),提示日常生活接触可能是HBV传播的另一途径。为此本研究检测了40例乙型肝炎患者唾液、尿液和泪液HBVDNA及其它HBV标志物,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 标签: HBV标志物 肝炎患者 乙型 日常生活 唾液 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胃肠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肠鸣音、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例患者肛门排气,多于对照组的16例(P<0.05);两组胃肠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改善肠动力,但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过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入院时,两组APAHC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HCEⅡ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7%(P〈0.05),病死率为4.7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效果评估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食管癌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74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食管癌和食管癌旁正常组织的TRAF6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TRAF6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其TRAF6阳性率显著比食管癌旁正常组织要高(P<0.05),阴性率显著比食管癌旁正常组织要低(P<0.05)。结论:临床上在食管癌患者,其TRAF6水平存在显著地提升,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地相关,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相关因子6 食管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两种护理方法对急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164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要急救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联合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单独预见性护理、单独循症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四种护理方案,定义为联合组、预见组、循证组和常规组,分别有患者48例、40例、41例和35例,本研究采用的观察指标有治疗效果以及出院患者情况等,判断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的价值。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预见组的75.00%、循证组的75.61%以及常规组的62.86%;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出血次数和止血时间,并发症较少,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时联合组生活习惯优良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效果,在治疗过程减少出血次数、降低止血时间方面突出,联合应用两种护理方法则会进一步增加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 简介:背景:近年胃癌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有一定的作用。目的:研究TUG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TUG1与p27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4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UG1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cyclin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TUG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G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TUG1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6.18±0.19对5.09±0.16,P〈0.05),且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1709±0.0212对0.3087±0.0252,P〈0.01),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417±0.0271对0.2417±0.0173,P〈0.01),且p27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97,P〈0.01)。胃癌组织TUG1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730,P〈0.01),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r=0.809,P〈0.01)。TUG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UG1低表达者(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TUG1可能通过p27/cyclinD1途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起癌基因的作用,通过检测TUG1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P27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目的:了解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的依从性都要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个性化延续护理 老年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 应用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CDX2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的标记物。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Survivin蛋白、CDX2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在腺癌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正常组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CDX2表达在腺癌组与低级别瘤变组、正常组之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组之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正常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腺癌组与高级别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urvivin与CDX2的表达呈高度密切负相关(r=-0.64,P〈0.01)。结论Survivin蛋白、CDX2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两者有密切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的手段。

  • 标签: SURVIVIN CDX2 结直肠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结直肠癌是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普通结肠镜检查、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CT结肠成像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均有缺陷。SEPT9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检测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水平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适合在易感人群推广普及。本文就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SEPT9 DNA甲基化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