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管理的患者中,选择200例作为探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数量为100例,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患者数量为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者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方式的实验组,风险发生率为2.00%(2/100),满意度为100.0%(100/100),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31.00%(31/100),满意度为74.00%(74/100),两者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22年四川省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全省报告病例56964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68.04/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为1.12: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季节分布规律与既往不同,呈单峰分布,发病高峰为2-3月,发病率居全省前5位的依次为宜宾市、绵阳市、广元市、自贡市、阿坝州。人群以0-3岁婴幼儿为主。讨论 2022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疫情形势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在神经科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神经内科免疫性疾病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血浆免疫吸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做以分析。结果从临床效果上来看,A组患者通过血浆置换法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1例,缓解率为72.53%;有效的患者有7例,有效率为20.34%,总有效率为92.81%。B组患者通过血浆免疫吸附法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1例,缓解率为72.53%;有效的患者有9例,有效率为23.34%,总有效率为95.87%。对比来看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的总有效率。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来看,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9天,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对比来看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比A组的住院时间更少。从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比来看,A组的患者不良反应率高于B组患者。结论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虽有较好的疗效,也特别适合临床推广和使用,但是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存在,建议在使用血浆置换方法时注意提前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血浆免疫吸附法也可代替血浆置换法来治疗神经内科免疫性疾病的问题。关键词:血浆置换;神经内科免疫性疾病;免疫吸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分析与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复发率。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入与治疗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儿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儿,对两组患儿实施了两种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患儿;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患儿。通过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患儿复发情况,得出治疗结论。结果:①观察组患儿的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41±0.14、3.52±0.13、2.41±0.16、2.42±0.11、3.45±0.12;对照组患儿的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3.39±0.12、4.58±0.12、3.37±0.23、3.36±0.01、4.51±0.21。(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莫沙必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 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例。观察组采取莫沙必利治疗措施 ,对照组多潘立酮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对患者的情绪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 40例中 ,对于莫沙必利治疗后的效果 ,无效 1例 ,总有效 35例 ,临床治疗有效率 97.50%;对照组 40例中 ,无效 5例 ,总有效 31例 ,临床治疗有效率 8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较大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实施莫沙必利治疗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 ,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治疗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体检者实施慢病风险评估及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我院受检者 226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 113名纳入对照组,接受慢病风险评估 +自我管理,其余 113名纳入实验组,接受慢病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分析管理前、后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慢性病发病情况。结果 管理前,两组的不良生活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管理后,两组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差异明显( p<0.05);管理前,两组的慢性病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管理后,两组的慢性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对体检者实施慢病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