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3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利尿治疗,治疗组进行常规利尿治疗联合放腹水及输注人血白蛋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清蛋白、血钠、血钾变化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进行放腹水及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同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其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药物强肝片进行治疗,试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药物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肝纤维化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发现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硬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入住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患者,分别从护理疗效、疾病复发率、死亡率等方面观察护理组的常规护理以及对照组的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分别是96.00%、4.00%、0.00%,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减少出血情况复发,提高医护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腹水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的患者8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5.98±2.34)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1.29±2.17)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自我健康认知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利于患者的预后,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肝硬化后晚期肝癌的病患,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是否能对近期疗效起到提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记录在册的具有乙肝或慢性肝硬化病史的病例共80例,平均分配为40人一组,其中一组命名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另一组命名为综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以及配合微量化疗药物等方式施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病患的疼痛指数、karnofsky评分等在为期4周的研究活动中,是否有显著改善。结果经4周研究活动,常规组疼痛指数明显要高于综合组,且karnofsky评分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常规组karnofsky评分低于综合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结论从数据可直观看出,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综合组,对于肝硬化后期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常规组。而内科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患痛苦,值得业内同仁借鉴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成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肝硬化患者中,肝硬化并胆囊结石32例(25.4%),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其中年龄>60岁27例,年龄<60岁5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中,单纯胆囊结石20例(62.5%),胆囊联合胆管结石12例(37.5%);症状不明显15例(46.9%),临床症状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肝部不适、厌烦油腻食物17例(53.1%)。9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2.41±2.46)mm、胆囊壁厚度(3.84±1.31)mm、血浆白蛋白(42.45±8.24)g/L,32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4.29±2.13)mm、胆囊壁厚度(5.28±1.73)mm、血浆白蛋白(36.12±7.23)g/L,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2例(2.1%),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5例(15.6%),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率低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与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肝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关,加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诊断,及时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指标检验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设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并予以对比。结果对照组总蛋白为(74.1±6.9)μm0l/L,胆碱酯酶为(5054.2±119.7)U/L),腺苷脱氨酶为(106.9±13.6)U/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8.5±7.6)μm0l/L、(3439.5±102.1)U/L和(21.7±3.2)U/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尽早发现疾病,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75例作为Ⅰ组,全部患者均行血标本采集检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参照归为Ⅱ组,对比Ⅰ、Ⅱ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和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Ⅰ组患者DBIL(直接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LN(层黏连蛋白)、HA(血清透明质酸)、Ⅳ-C(Ⅳ型胶原)和PC-Ⅲ(Ⅲ型胶原)水平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ALB(白蛋白)、TP(总蛋白)和CHE(胆碱酯酶)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生化指标检验可为医师诊断肝硬化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8例肝硬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不同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9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6例,不满意16例,总满意率为52.9%,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对患者造成的印象等都大大的改善,驱散患者心理阴影,为患者心房输入阳光,帮助患者树立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6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3)。两组都常规应用醋酸泼尼松,实验组加用环磷酰胺。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明显比对照组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环磷酰胺疗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改善其机体指标,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88例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效果;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IGA、IGG水平;家长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自发性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紫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GA、IGG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IGA、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加速症状消失,改善病情,提高免疫功能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还可减少出血时间以及出血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按照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分期胸前中置入引流管来引流胸腔积液,40例研究组患者则同时在胸腔双侧置入引流管引流胸腔积液。对比两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并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展为慢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0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治愈组58例和慢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愈组和慢性组在发病年龄、病程、血型、家族过敏史、血清IgE水平升高、病毒抗体是否阳性、病初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治疗时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上升时间及恢复至正常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程长、发病年龄大、PAIgG、PAIgM同时升高、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长、ORh(D)+血型相对于ARh(D)+和BRh(D)+血型是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展为慢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这些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乃至早治疗十分重要。应重视PAIg检测。治疗后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处理,以改善疾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