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98例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余数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以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情况作为依据评价两种方法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8.2%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2.4%(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短期疗效上有着更明显的优势,且安全性高,突出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应用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舒适护理在直肠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手术病人进行分组研究,抽签分为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8),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联合组患者施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舒适度。结果联合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固体食物耐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总舒适度为95.83%,常规组患者总舒适度为79.17%,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舒适护理在直肠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2015.1-2017.3期间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室护理方式的不同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则在手术室常规护理上增加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较对照组患者4(13.33%)有所下降,百分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外科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不同,从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中,抽出40例设为对照组。从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患者中,抽选出40例作为观察组。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对比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样存在临床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00%。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应用快速外科护理措施后,有助于提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及护理的效果及先进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纳入研究的180例无急性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天肠道准备方法,研究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术前营养状态、内环境、肠道清洁效果、术后拔除胃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个处理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比传统肠道准备方法对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内环境、肠道清洁效果更好,术后拔除胃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均明显缩短等优点(P<0.05),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简易肠道准备方法纠正结直肠癌传统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缺陷,提高手术前肠道准备的质量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地探讨研究Delta样配体4(Deltalikeligand-4,DLL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天津市人民医院外科已行手术治疗90例结直肠癌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DLL4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随访分析DLL4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免疫组化发现,所有患者中DLL4表达均有表达。DLL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随着DLL4的表达水平的升高,患者的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明显减低。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时间均较低表达组明显减低(P<0.05)。DLL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DLL4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60例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n=3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对照组为97%,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按照性别、年龄段和发病部位,分析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肠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percentagechange,APC)。结果: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结肠直肠癌亚部位,但直肠癌的构成比从1973年至1977年的66.5%,下降至2003年至2007年的44.4%。远端结肠癌标化发病率的APC最高(男性为5.3%,女性为4.9%),其次是近端结肠癌(男性为4.1%,女性为4.2%),直肠癌的APC最低(男性为1.5%,女性为1.1%)。女性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APC分别为-3.8%和-2.8%),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APC为-1.9%)。结论: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上升更为显著,而乙状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发病增加是结肠癌构成比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在低年龄段人群中,开始出现男性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和远端结肠癌发病下降的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对其实施药物灌肠治疗,其中对照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13-18cm。观察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9-16cm。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9.47%比对照组的73.68%要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结论对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缩短插管深度所获得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不仅提升了临床治疗有效率,更能缩短治疗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但是,缩短插管深度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方法分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9例,参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换药及术后引流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48h,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等用时均比参照组短(P<0.05);术后腹胀、腹痛、肠梗阻以及胃肠蠕动减弱等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比参照组更少(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术后给予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和长程同步放化疗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0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对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行新辅助放疗后,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93例患者资料;其中短程组45例,长程组48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T降期率、N降期率、总并发症率、放疗并发症率、术后并发症率、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组在降期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方面明显优于短程组(P<0.05)。结论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行术前短程放疗是可行、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肛周脓肿、肛瘘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的90例肛周脓肿或是肛瘘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应用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并将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肛周脓肿患者,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单发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为100.0%,多发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为100.0%,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肛瘘患者,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单发性肛瘘的检出率为93.33%,复杂性肛瘘的检出率为72.00%,总的检出率为85.71%,均略低于病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肛周脓肿、肛瘘患者中,应用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BRCA1、EGFR的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结直肠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RCA1、EGFR蛋白的表达及Ki67阳性指数;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于BRCA1蛋白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1);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于EGFR蛋白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1),增殖指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结论BRCA1、EGFR蛋白表达缺失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凋亡及增殖,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保持保肛肌功能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双吻合器经过肛门拖出缝合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3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另选采用常规手工缝合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保肛率及术后控便能力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1±0.7)h、住院时间(8.9±2.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0.5)h、(12.0±3.0)d,出血量(69.0±18.9)ml少于对照组的(158.0±25.5)ml,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的22.2%,保肛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控便能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既降低手术难度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的改良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P53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传统腺瘤、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希望能够间接证实传统型锯齿状通路的存在。方法复习大庆油田总医院2007~2009年的结直肠息肉标本,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选取增生性息肉60例、锯齿状腺瘤60例、传统腺瘤60例、腺癌60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P53,统计分析各种病变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P53组阳性表达分别为增生性息肉13%(8/60),锯齿状腺瘤53%(32/60),传统腺瘤65%(39/60),腺癌95%(57/60)。组间方差分析比较锯齿状腺瘤P5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低于腺癌(p<0.05)。锯齿状腺瘤与普通性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在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说明随着锯齿状病变中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凋亡作用也同步降低。使癌变的可能增加。从而间接证明了锯齿状成瘤通路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