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将3152例单胎妊娠孕妇.按孕BMI分为A组(〈18.5kg/m^2,39例)、B组(18.5-23.9kg/m2,2808例)、C组(24.0-27.9kg/m2,246例)和D组(≥28.0kg/m2,59例1.比较各组GDM发生率,并分析孕24周及整个孕期孕妇体重增长对GDM发病率及妊娠结局影响。结果:3152例孕妇中发生GDM者共216例,A、B、C、D这4组GDM发生率分别为5.12%、6.52%、9.34%、13.55%,B组与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中,孕24周体重增长≤6kg者与体质量增长〉6kg者GDM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随访到分娩GDM患者共111例,均为A、B组.A组1例,B组110例。B组按整个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B1组(增加〈12kg)、B2组(增加12~16kg)和B3组(增加〉16kg),发现其子痂前期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随体重增长而增加;3个亚组间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孕肥胖(BMI≥28kg/m2)和孕24周体重快速增长是GDM发生重要因素.而控制GDM患者孕期体重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降低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体质量指数 孕期体质量增长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及白蛋白检测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正常体检儿童60例为参照组,对参加本次研究儿童行散射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本次研究发现,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行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准确率提高,进而提升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及时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影响。方法选取74例2017年于我院接受治疗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ACL重建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则在ACL重建术上增加PRP治疗,对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评分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治疗中,对患者进行ACL重建术并在同时应用PRP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腱骨愈合,患者膝关节评分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PRP 前交叉韧带 ACL重建术 腱骨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开展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与观察组(n=43例),在院急救工作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到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院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病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住院部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01日收治80例早期胃癌及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40例)、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2.50%,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胃癌及癌病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并且还能降低复发率,对预后起到改善作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检验中S_1抗原和HBV-DNA检测价值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我院检验科400例乙肝病毒检验标本进行检验,依照血清学检验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S_1抗原检验,观察组给予HBV-DNA检验,观察每组对在乙肝病毒检验血清标志物HBeAg诊断疗效。结果观察组HBeAg阳性和HBeAg抗阳性检验正确率为95(190/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检验正确70%(140/2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_1抗原在乙肝病毒检验中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中检验疗效确切,具有较高阳性检出率和正确率,且HBV-DNA检测具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特点,S_1抗原假阴性并不意味着HBV-DNA检测价值缺失,而是在期间承担着更多,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征,值得临床连用实施。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验 前S_1抗原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HR-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病变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宫颈疾病患者共有600例,时间段为2015.1.23-2018.1.23,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学获得明确诊断,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分别占据485例、71例、27例、13例、4例,均给予TCT+HR-HPV检测,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进行TCT+HR-HPV检测后,与组织病理学相比较,得知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97%、43.66%、74.07%、84.62%、100.00%,说明随着组织病理学级别的递增,其检测阳性率将会逐渐递增。结论对宫颈癌病变患者给予TCT+HR-HPV检测价值显著,值得采纳。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TCT HR-HPV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60例打算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为实验组,每组各30名患者。在对患者实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15分钟时,给实验组患者肌肉注射10mg2ml地佐辛,对照组注射2ml0.9%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安静平卧位、体位摆放时、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数字镇静评分(NSS)、VAS评分改变情况以判断两组情况下对患者镇痛效果。结果安静平卧位时,两组评分有较小差异,对照组VAS评分略大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位摆放时和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实验组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远小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很好,而且能显著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 标签: 地佐辛 下肢骨折患者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护理中救治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5月 31日期间收治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组院急诊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院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院急救及入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具有显著意义,能够提升救治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07年2月至2017年10月合并院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合并院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院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诱发出血和1例再次休克,发生率11.11%;对照组3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5例诱发出血和4例再次休克,发生率44.44%,P<0.05。干预心功能指标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诊介入治疗 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利用院对急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患者实施救治。方法:包括脱离中毒环境、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护送患者到达医院进一步治疗等。结果:84例患者中除现场死亡5例外,其余79例患者均运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急性一氧化碳患者行院急救,使中毒症状缓解快,并能够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了病死率、致残率。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患者,根据患者ST段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段压低≧0.1mv)和对照组(ST段压低<0.1mv)。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 标签: 急性 前壁 心肌梗死 ST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腹膜间隙平片疝修补术与加拿大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7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加拿大疝修补术,观察组应用经腹膜间隙平片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间隙平片疝修补术与加拿大疝修补术相比,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更短、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膜前间隙 加拿大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院抢救抢救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收救治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抢救措施及入院后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抢救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对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实施院急救,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抢救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抢救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院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转运时间、急救之前评估时间、昏迷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运时间、急救之前评估时间、昏迷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两组神经功能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转运、评估、抢救时间而提升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更好改善。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 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接受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屈曲度、伸张度)。结果经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38.41±4.34)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87±0.74)周,术后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无脱落病例。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3%,且患外侧肘关节伸展度、屈曲度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具有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肘前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急救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56例作为观察对象,均来自2017年2月-2018年3月,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为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流程管理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和入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流程管理法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较为系统为患者实施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入院治疗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入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流程管理法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NSCLC患者中抽取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前外侧切口剖胸手术方法,观察组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安全性能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前外侧切口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