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在已公布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居第9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美国卫生部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新增病患约有72570例,其中15210例死亡。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1位,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同时中国男性膀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0~3.5倍,且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膀胱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标签: 膀胱癌 长链非编码RNA 分子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核酸提取方案对HCV-RNA检验结果影响。方法 60例丙肝患者为样本,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随机分组,A组固相吸附法提取核酸,B组氯仿-异丙醇法提取核酸,对比检验灵敏度、阳性检出率。结果 A组稀释1X105倍,可完成荧光定量PCR检测,继续稀释无法检测,B组稀释1X104倍,可完成荧光定量PCR检测,继续稀释无法检测;A组阳性检出率较B组高,P<0.05;血红蛋白浓度5g/L,A组抗干扰能力与B组无差异,P>0.05;血红蛋白浓度50g/L时,A组抗干扰能力较B组高,P<0.05。结论 固相吸附法用于HCV-RNA检验中,阳性检出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符合临床检验要求,且检测结果可作为丙肝治疗依据。

  • 标签: 核酸提取方法 HCV-RNA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小型钛板应用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2020年8月接收的74例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选用传统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7例和接受微小型钛板的实验组37例。比较两组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小型钛板 口腔颌面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6例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肝病的患者,对患者的病情采用彩色多普利超声技术进行鉴别,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15例和肝硬化结节患者30例,进而进行比较,对患者均经过AFP,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和超声诊断相符。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可辨别两者的区别,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结节患者彩超检查呈肝内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周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网格状增高回声,回声较细较为整齐,周边及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少数可检出静脉频谱;微小肝癌的直径小于2cm,多为单发,癌结节的数目较少,病灶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且大多病灶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周边伴有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大多数癌结节周边及内部可引出动脉血流。结论彩超声技术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进行鉴别,可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而且彩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操作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96例于 2016年 3月 ~2017年 6月在我院治疗肝病的患者,对患者的病情采用彩色多普利超声技术进行鉴别,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 15例和肝硬化结节患者 30例,进而进行比较,对患者均经过 AFP, 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和超声诊断相符。结果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可辨别两者的区别,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结节患者彩超检查呈肝内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周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网格状增高回声,回声较细较为整齐,周边及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少数可检出静脉频谱;微小肝癌的直径小于 2cm,多为单发,癌结节的数目较少,病灶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且大多病灶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周边伴有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大多数癌结节周边及内部可引出动脉血流。结论 彩超声技术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进行鉴别,可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而且彩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操作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5例甲状腺微小癌(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9例(82个结节)良性结节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1、血流丰富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Ⅰ型、Ⅱ型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型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维超声对研究组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89/103)、80.5%(33/41)、91.8%(89/97)、70.2%(33/47)。103个甲状腺微小癌中,超声诊断准确89个,达到了86.4%的诊断准确率;其余14个中,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9个,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瘤样增生5个。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目的总结微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诊治的2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按Hawki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1例。均在C臂X线机透视下行急诊闭合复位(7例)或开放微小切口切开复位(21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0(50~80)min,术中出血约30ml,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等围手术期并发症。2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6~36)个月。本组骨折愈合时间10~14个月,平均(12.0±0.5)月。根据Hawkins标准评估疗效:优23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1例HawkinⅣ型患者发生距骨体明显硬化坏死。结论微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有效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方法之一,可以明显减少距骨缺血性坏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6例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肝病的患者,对患者的病情采用彩色多普利超声技术进行鉴别,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15例和肝硬化结节患者30例,进而进行比较,对患者均经过AFP,CT,MRI的检查,检查结果和超声诊断相符。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可辨别两者的区别,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对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结节患者彩超检查呈肝内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周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网格状增高回声,回声较细较为整齐,周边及内部无或少血流信号,少数可检出静脉频谱;微小肝癌的直径小于2cm,多为单发,癌结节的数目较少,病灶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且大多病灶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周边伴有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大多数癌结节周边及内部可引出动脉血流。结论彩超声技术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患者进行鉴别,可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而且彩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操作也比较简单,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肝硬化结节 微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术)与观察组(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术中图分类号R78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2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期间在我院被诊断为甲状腺疾病60例患者,对以上患者在术中应用冰冻病理诊断,再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结果冰冻切片诊断检出周围组织浸润、钙化、异常组织、乳头结构、虽低于病理诊断,但差异微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切片诊断的符合例数为55例,准确率高达93.22%(55/59)。结论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高、简单易操作、用时短等众多优势,因此该种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中冰冻 病理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的纵横比、形态、边界、边缘、声晕、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微钙化、后方声衰减、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以及甲状腺实质回声。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PTMC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特征差异。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术后病理证实75个为PTMC,36个为良性。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PTMC与甲状腺微小良性结节边缘、微钙化、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2;χ2=9.08,P=0.00;χ2=9.40,P=0.00;χ2=6.12,P=0.02);纵横比、形态、边界、声晕、后方声衰减、甲状腺实质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为93.33%(70/75),特异度为36.11%(13/36),准确性为74.77%(83/111),阳性预测值为75.27%(70/93),阴性预测值为72.22%(13/18)。结论HT患者PTMC的部分典型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桥本病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手术应用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评价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本院纳入分析和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参考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开展分组,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手术予以参照组(n=30),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手术予以实验组(n=30),统计和比较2组患者的1期愈合总计率、并发症合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1期愈合总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统计学数据分析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统计学数据分析意义。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手术呈现较优应用效果。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手术中的多种夹闭方式及方法,探讨各种技巧的适应症和注意要点,以提高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显微手术夹闭28例动脉瘤病人中共32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及基底动脉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除外A2段采用纵裂入路、小脑后下动脉瘤采用枕下入路),手术要充分开放侧裂池及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动脉瘤夹闭技术1瘤颈单纯直接夹闭、2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3复合方式夹闭、4其它类(瘤体切开取栓后夹闭、载瘤动脉直接夹闭等)。结果颅内微小动脉瘤夹闭术中技巧的不同形状、不同部位、不同质地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全面考虑瘤夹的夹闭方式,其中40%采用"瘤颈单纯直接夹闭方式47%采用"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方式"夹闭。13%采用"复合方式夹闭"动脉瘤。结论术者要根据术中动脉瘤的不同形状、不同部位、不同质地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全面考虑瘤夹的夹闭方式,结合操作者的能力及经验采取个体化处理方式来具体实施。我们体会是熟练的显微分离及夹闭操作技术是基础,良好的手术工具、保持显微镜下术野干净清晰及相关协助人员的密切配合也尤为重要。另外对载瘤动脉和瘤颈的充分显露,载瘤血管及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是夹闭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术中夹闭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1-02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观察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为颌间结扎固定术治疗,后者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愈合,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 口腔颌面部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纳入多灶性PTMC患者112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5年7月~2018年7月,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其开展为期2年的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患者和术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多灶性PTM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12例多灶性PTMC患者在为期2年的随访中,14.29%的患者术后复发,85.71%的患者未出现术后复发,在对比复发患者和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时发现,两者在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手术切除方式以及淋巴转移情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将三项有差异的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显示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手术切除方式以及淋巴转移均是造成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多灶性PTMC患者而言,肿瘤的腺体外浸润以及在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现象均是造成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的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的疾病的复发,保障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多灶性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穿刺定位在乳腺微小结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经本院接诊临床触诊为阴性,而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异常者40例(乳腺微小结节42处)为研究对象,40例均实施乳腺穿刺定位遂执行乳腺微小结节手术及病理学检查,并针对穿刺定位在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加以评定。结果:均已成功定位42处微小病灶,并将病变部位进行切除。经病理检测:恶性病变10处,含有原位癌2处,浸润性导管癌Ⅰ级4处,Ⅱ级2处,癌症伴早期浸润1处,癌症伴腋下淋巴结转移1处;32处评定为良性病变。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定位在应用过程中可有效针对致患处进行标定且对患者损伤较低、诊断程度较为精确,对于乳腺微小结节手术实施起到重要标定作用,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 标签: 乳腺穿刺定位 乳腺 微小结节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