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院前和院内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丽江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两年间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按不同的急救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急救)和观察组(56例,进行院前和院内急救),对两组患者在救治工作完成后的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致残、死亡人数,可以看出观察组94.64%的急救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的50%,急救效果更好,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急救效果,还能尽可能地缩短救援时间,患者生命安全也能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乡镇卫生院对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卫生工作的核心,关注乡镇卫生院新的运动态势,破除束缚发展的旧框架,求解发展的新难,不仅是为了改善农村卫生事业现状,也是为了给予农村卫生机构平等发展的机会,更是为了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目前,乡镇卫生院现状与发展面对的困窘境遇,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息息相关,与农村卫生发展的原有弱势、深层矛盾和潜在危机更有着紧密的联系1。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成效和新医改目标要求,我们清楚地看到乡镇卫生院的差距,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滞后的管理方式、错位的机构职能、薄弱的市场竞争能力、沉重的医疗成本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思考对策,寻找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崭新模式。
简介:摘要经过多年的信息收集、整理,基本完成了必备的资料储备,下一步,将重点创新和延伸医疗保健服务链。将健康体检、档案建立、健康评估、健康宣传、健康指导、跟踪随访、就医绿色通道等环节有机链接,努力创造优良的健康全管理式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供全新的人文关怀和健康管理方式。
简介:摘要通过近几年急诊出院前救治患者,沟通和搬运这两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相对集中一些,存在的问题有对患者的病情缺乏预见性的判断,缺乏敬业精神,搬运人员动作粗暴,前后沟通协调工作脱节,忽视患者的心理活动,搬运工具陈旧、单一,出诊费用高等。提出的对策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使命感,重视急诊环境管理,加强业务训练,健全搬运安全措施及人员配备不足,对转院过程中沟通解释不到位,不能满足合理的要求,合理收费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溺水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溺水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没有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或者警察送入院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死亡率为2.4%,对照组死亡率为9.8%,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6%,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溺水患者在院前实施急救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11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面罩通气、持续电除颤时长>5min、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合并冠心病、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30min、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年龄>60岁等,临床需根据其因素做好对症干预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对两组患者开始接受急救的之间、急救后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开始接受急救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的SAS评分比较,对照组家属的SAS评分显著较高,但是健康知识得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家属,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于降低家属的焦虑,提升家属的知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