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膝内翻畸形初次膝关置换中颗粒性与结构性植骨处理内侧平台骨缺损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初次膝关置换治疗13例13侧膝内翻(〉25°)畸形伴内侧平台严重缺损(AORIⅡ型9例、Ⅲ型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彻底松解获得内外侧间隙平衡的前提下,外侧截骨厚度为9~11mm,截骨后遗留骨缺损6~19mm,利用外侧平台截下骨板为结构性植骨、股骨和平台剩余骨修剪松质骨粒,移植处理内侧平台缺损,常规或延长胫骨柄假体置换。结果中内侧平台缺损处理良好,有效地承载平台假体,术后假体位置良好,力线偏离〈2°,骨缺损消失。平均随访63个月,随访时未见骨吸收和假体松动现象。美国膝关协会评分(KSS)由术前平均42.3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2.1分。结论在严重膝内翻畸形内侧平台骨缺损的初次膝关置换中,在内外侧韧带获得平衡的前提下,利用截骨获得的结构性和颗粒性植骨材料打压植骨处理内侧平台缺损,避免过多截骨而保留平台骨量,能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移植 胫骨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置换(TKA)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个体化股骨旋转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5月—2013年11月68例膝关严重退变病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x线检查均符合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Ⅲ级以上,且合并严重的膝关疼痛及活动受限。术前CT扫描下肢采集数据后利用数字化软件Mimicsl4.01在建立的3D立体模型中测量股骨后髁角,在TKA中参照该角度进行个体化截骨,术后再次测量股骨后髁角。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统一采用外旋3°截骨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股骨后髁角以及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结果观察组68例采用数字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14°±1.59°(1.05°-8.26°),术后0.83°±0.44°(0.03°~2.28°);对照组中62例采用传统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47°±1.23°(1.97°-8.41°),术后3.82°±0.41°(0.08°-6.93°)。两组患者术前的股骨后髁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P〉0.05),观察组术后股骨后髁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3,P〈0.01)。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为10.3%(7/63),对照组为38.7%(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0,P〈0.01)。结论TKA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测量股骨后髁角,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个体化股骨外旋截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股骨旋转力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股骨后髁角 股骨假体旋转
  • 简介:目的通过膝关置换术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及患者膝关功能评估,初步总结中老年膝骨关节炎(KOA)人群股骨前髁厚度(ACO)的影像学参数,并探讨在膝关置换中ACO对术后膝关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KOA行膝关置换患者69例(82膝),男16例(20膝),女53例(62膝);年龄45~78岁,平均63岁。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2周侧位X线片上股骨前髁的厚度、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患者ACO平均值为(7.3±1.7)mm,女性为(7.3±1.4)mm,不同性别之间A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ACO为(7.3±1.5)mm,术后为(6.4±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KOA人群ACO无性别差异;膝关置换术后股骨前髁较术前变小,与股骨假体的设计及中股骨截骨有关;膝关股骨假体截骨时,可以适当前移截骨模块或增大股骨假体型号,在4mm范围内不会引起髌股关节的填塞。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截骨术 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置换与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收治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的单间室膝关炎患者128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膝关置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单髁置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屈曲度及HSS评分,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屈曲度及H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膝关屈曲度明显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情况明显优越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置换与单髁置换均可治疗单间室膝关炎,但是后者创伤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单间室膝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膝关置换患者膝关功能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膝关置换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围期护理,观察组40例,安排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HSS评分、100m步行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跛足、拄拐、跌倒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有助于改善膝关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7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骨科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随机双盲法均分为2组,1组为基础组(n=39,接受单纯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治疗),1组为观察组(n=39,接受膝关置换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最终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膝关功能评分及总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相对于基础组显著更高;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相对于基础组显著较低(P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膝关置换术后初期对部分屈曲角度不能超过90°的患者可能须进行麻醉下的手法松解,以改善关节活动度。本目的是评价膝置换术后手法松解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113膝)因术后平均10周时患膝屈曲角度≤90。而进行了手法松解。分别于膝关置换之前、手术、手法松解前、手法松解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以量角器测量膝关的屈曲角度。黑:90例患者中81例(90%)在手法松解后膝关屈曲角度获得改善。膝关平均屈曲角度在膝关置换术前102°,中皮肤缝合后111°,手法松解前70°。术后5年随访时膝关屈曲角度较手法松解前平均提高35°(p〈0.0001,配对t检)。术后12周之内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与术后12周之后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相比,平均屈膝角度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最终仍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其术前膝关协会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未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更痛,p=0.0027)。结论手法松解可以改善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屈曲角度。术前疼痛明显的患者术后更趋向于须手法松解。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法松解 屈曲角度 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度 全膝置换术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膝关置换(totalkneearthoplasty,TKA)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8年10月~2017年10月完成的110例TKA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HSS膝关评分、膝关活动度、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等。结果全部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1周,膝关活动度由术前86.54°±17.93°改善到术后107.20°±11.41°,HSS评分由术前(50.48±8.40)分改善到术后(90.60±3.61)分;2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6个月,膝关活动度及HSS稍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术后1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患者的大、小腿周径有明显肿胀,但6个月后恢复,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膝关功能评分优95例,良5例,可10例,优良率90.1%。结论膝关置换的关键在术前对病例正确的选择,手术指针的把握,中正确的截骨和软组织平衡。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炎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膝关置换对重度膝关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重度膝关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22例,均行人工膝关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用时为(78.7±5.4)min,术后引流量(452.8±27.4)ml,中出血量(81.3±16.7)ml,术后膝关功能优良率为90.6%,且术后膝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人工膝关置换对重度膝关退行性骨关节病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膝关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膝关镜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60例膝关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康复出院,并发症发生率明很低,且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结论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行膝关镜手术病人的功能恢复,对于病人的术后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膝关节镜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清理联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电脑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关节镜下膝关清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腓骨截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HSS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HS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清理联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功能,安全性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 标签: 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 腓骨截骨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关节炎早期患者经关节镜下膝关清理与腓骨截骨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关节炎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n=27)与联合组(n=27),参照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膝关清理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腓骨截骨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活动度、胫骨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照组患者膝关活动度、胫骨关节间隙角及股骨胫骨角相比,联合组明显较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7.41%,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清理联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关节炎早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活动度,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 标签: 腓骨截骨术 膝关节清理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