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相关因素,并制定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2月~2015年1月345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化疗治疗,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原因。结果其中有13例发生局部感染,6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均痊愈。结论导管感染与穿刺部位、血管的选择、规范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严格规范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置管部位的选择及专业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共26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管瘤患者。采用16排CT检查,先进行平扫在进行增强扫描,结果6例淋巴管瘤发生病变位置左颈3例,颈部外侧区10例,右颈4例,颌下区3例,胸壁2例,腹膜后2例,盆腔2例,平均病灶大小为(9.26±0.11)cm。8例肿瘤为分叶状,顺着疏松组织间隙生长,出现不同程度包绕或者压迫周边肌以及血管包绕的情况。8例为多囊性,形状不给做,长管状,类圆形,内部可观察到纤维分隔,边界清晰,囊腔大小不一。5例为单囊,形状为新月形、类圆形以及梭形的薄壁囊性病灶。囊内密度均匀2例,CT值在5~14Hu,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1例为液-液平面,手术证实为实囊内有出血。结论对病灶的发生部位、多囊性、顺着疏松组织间隙生长等特点和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可有效对淋巴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
简介: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重视地理环境对藏医学的影响也是藏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藏医学文献的研究整理,结合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提出了地理环境对中医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为更好的研究和发展藏医学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16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对两组进行研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及两组患者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54%)明显低于常规组(28.05)(P<0.05);风险管理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常规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栓史、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风险管理组的得分(95.65±4.72)明显高于常规组(84.33±4.68)(P<0.05)。结论风险管理性护理可以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疾病掌握程度,使其了解正确护理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我院急诊输液留观室是集门诊输液、急诊留观、急诊输液三者为一体24小时值班制科室。具有人流量大,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病人更换频繁等特点,这些都给急诊留观输液医疗安全及日常工作埋下隐患。如何规范急诊留观病人和门诊输液病人管理,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安全一直都是护理部和急诊科广为探讨的话题,因此,自2013年开始,急诊科一直在细节上做功夫,以把各项急诊制度常规化、细节化、落实清楚为原则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强而有效的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简介:(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医院预防保健科江苏丹阳2123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分析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总结更好的系统、规范的管理办法,防止院内感染和感染的出现结果经我院综合防控后,医院内部得到合理的布局,在系统、规范的防控措施下,传染病得到及时上报,院内传染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系统、规范的防控措施是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主要措施,使传染病的防治得到有效控制,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骨折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投诉情况与患者的意外伤害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患者的投诉率与患者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较多,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投诉发生率和患者的意外伤害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