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异常结果的临床疾病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日本SYSMEX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CA-55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256ug/L判定为异常结果。结果血浆D-二聚体异常患者的疾病分布为,冠心病22.5%,脑梗死15.0%,高血压8.9%,DM7.4%,急慢性支气管炎7.2%,肺部感染6.2%,动脉供血不足6.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5.0%,肺炎3.5%,恶性肿瘤3.3%,脑出血1.7%。结论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检测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治、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及盐酸二甲双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在HbA1c、FPG、TG、AST、ALT等方面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其改善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联合盐酸二甲双胍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糖水平,也有助于调整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牙髓炎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医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牙髓炎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划分成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中的患者均接受分次根管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均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待治疗一段时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各检测指标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术后2d的VAS评分、GI评分以及术后继发感染率均比较低,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牙髓炎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的继发感染发生率,缓解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感,加快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牙髓病与根尖周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发生率为23.07%,成功率为89.74%;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发生率为23.46%,成功率为88.89%。两组的两项指标结果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与常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独生子女对于父母生育二胎的想法及态度,探究家庭关系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8—11月对长沙市内167名12~23岁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独生子女81名,非独生子女86名),并抽取30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主观期望方面,独生子女不希望父母生育二胎的占绝多数,共66人,占81.5%;而实际态度上,会表示强烈反对的人最少,共11人,占13.6%;进一步访谈得知,支持和反对的原因分别为陪伴自己或者父母;忧虑妊娠安全、没必要、尴尬丢人。结论全面二胎政策下,虽然绝大多数独生子女主观上不希望父母生育二胎,但仅极少数会表示强烈反对立场,在沟通有效的基础上,二胎问题不会对家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县级二级医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本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送检各类标本3565份,对其多重耐药菌情况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各类标本共3565份,检出病原微生物838株,标本检出阳性率23.5﹪,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40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40.6%,社区感染330株,占97.1%,医院感染10株、占2.9%。我院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率位居第一,器官腔隙感染次之、泌尿系统感染排第三位。结论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情况分析,掌握多重耐药菌特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其管理方案,是保障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的重要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足月妊娠的初产妇128例,根据产妇意愿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实验组产妇均采取手膝位分娩方式,对照组产妇均采取仰卧位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新生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膝位分娩有利于胎儿顺利娩出,且对母婴伤害较小,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指征剖宫产对泌乳二期延迟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以及400例非指征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产妇产前及产后24h、48h、96h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产后乳母泌乳始动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产前以及产后96h的血清PRL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产后24h以及48h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且其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P均<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非指征剖宫产可对产妇分娩后泌乳二期产生显著的延迟作用,临床应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方式,以保证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喋呤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独采用氨甲喋呤单次肌注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氨甲喋呤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痊愈30例,其痊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包块直径和血β-hC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包块直径和血β-hCG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另外研究组在治疗后包块直径和血β-hCG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8.92,P<0.05)。经统计学分析单次肌注组的Ⅱ度、Ⅲ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持续肌注组(37.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5);另外,单次肌注组的血细胞下降例数较持续肌注组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结论氨甲喋呤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