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妇科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及改进措施。方法选取了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体检的126例女性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回顾性分析所有体检人员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体检者的隐私维护总满意度、心理护理总满意度、体检宣教总满意度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护体检者的个人隐私是满足妇科体检人员对护理服务需要的重要措施,提高体检人员满意度的重要保证是创建舒适安全的体检环境,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个性化的宣教是满足妇科体检人员对护理服务需求不可或缺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2012年6月选择社区居民5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对中医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饮食指导的需求最高,其次是生活起居指导,情志护理占第三位。得分在前10的护理项目中,日常生活中有关饮食的注意事项占第一位,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占第二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护理知识占第三位。社区紧急救助、中医护理操作、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常见传染病、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康复护理、妇女常见的健康知识不同年龄组的需求程度不同。结论社区中医护理具有社区护理的优势和中医护理的优势,在社区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干预的对策。通过对影响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因素的分析,制定出护理沟通干预的的具体措施。在ICU的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此类患者家属的重视程度,应该把患者的家属视为二级患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共同的心理需求进行干预,所以我们应将患者和家属视为一个共同体,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提高对家属心理反应的关注,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影响其不良心理状况的相关原因,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使其能更好地给予患者支持,全面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特需门诊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117例特需门诊患者从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服务在特需门诊就诊原因中样占了87.2%,患者对检查地点、要点的指导以及抽血等操作技术娴熟的需求较高。结论特需门诊病人对护理需求主要在人文环境,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语言文明和热情服务的培训;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时间;配合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技术、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
简介:摘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临床有报道称EDTA可诱导血小板PLT聚集,使PLT的计数假性减低,即临床所诊断的EDTA依赖性假性减少症(EDTA-PTCP),严重影响PLT计数的准确性。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病例在平时检验工作中时有碰到,如果检验工作者镜检意识淡薄,或是由于经验不足,此种PLT假性减低很容易被认为PLT减少症,造成临床的误诊,给患者诊断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因为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经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临床也经常反映的问题,因此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依赖性铁过载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依赖性铁过载均给予去铁胺治疗,每2周为1个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铁蛋白水平为1222.14±342.14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032.19±982.44ng/ml(t=8.294,P<0.05)。50例患者治疗后完全反应34例,微小反应10例,稳定铁过载4例,无反应2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2.0%,其中腹泻3例、腹痛4例、呕吐4例、头痛1例,都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去铁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依赖性铁过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促进铁蛋白水平下降,安全性也比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为了了解江苏城乡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利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量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1032位失能老人的失能状况,发现不能洗澡、吃饭、穿衣、上厠所、上下床、在室内走动的比例分别达到92.4%、28.1%、39.6%、44.3%、42.2%、45.3%。不能日常购物、做饭、洗衣、扫地、上下楼梯、使用电话、提起20斤重物、个人理财、步行1-2公里、乘坐公交的比例分别为77.4%、78.7%、80.2%、72.3%、71.1%、59.7%、80.9%、65.3%、79.1%、76.3%。日常生活失能与工具性失能在年龄、性别、户籍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另外发现,失能老人精神问题严重,患有多种疾病;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