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的应用现状。方法: 依据《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合理性应用评价表,利用医院HIS系统抽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的37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应用过程中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时机、特殊人群用药及存在相互作用八个方面进行综合点评分析。结果: 抽查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病例中,应用不合理率为35.04%,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存在用药无指征、药物遴选及剂型选择不适宜、预防用药注射疗程偏长、高龄和/或肝功能异常患者调整剂量不及时等,所抽病例中,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不合理病例及应用类型比较多。 结论: 本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存在应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管和干预,定期进行用药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指导原则 评价标准 专项点评 不合理用药类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醛固酮拮抗螺内酯治疗的效果。方法 入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入院。按照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使用醛固酮拮抗螺内酯,可提升治疗总有效性,用药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针对影像学检查中进行增强扫描中出现造影外渗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对比和探讨。方法:将在2021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的200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和乙组,这些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水疱等临床症状。甲组的100位患者接受以普通的常规性护理为基础的干预性护理措施,这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乙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结果:甲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6%)要明显的高出乙组(88%)的总满意率,两组患者在数据对比中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 护理干预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讨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y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碘对比优化扫描方案在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62例心内科诊断为MB患者均给予两次CTCA,首次剂量为常规量,再次检查时对碘对比剂量优化,针对前后两次检查碘对比用量、图像质量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和优化碘对比剂量在RCAd、LADm、LCXd、Average方面无差异,且图像质量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优化碘对比剂量不但能降低碘对比剂量的应用,且能得到诊断MB的图像质量。

  • 标签: 心肌桥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于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造影外渗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造影外渗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造影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CT增强扫描的造影外渗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于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造影外渗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造影外渗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造影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CT增强扫描的造影外渗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联合生理盐水在头颈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324例行头颈CT血管成像的患者,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70ml对比,观察组采用50ml对比+20ml生理盐水,结合具体数据对比两组血管成像质量。结果:观察组血管成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CT血管成像中,采用低剂量对比联合生理盐水可以显著提高血管成像质量,为主治医生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对比剂 生理盐水 头颈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从 2016年 5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选择,到 2020年 5月结束,收集 168例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且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的情况。结果: 168例患者共分离培养 383例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且均存在耐药情况。结论: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且大多数常见致病菌均存在耐药的情况,因此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 病原菌分离鉴定 抗生素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升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通过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核心稳定性,能够更全面地恢复患者的腹部功能,值得参考。

  • 标签: 腹直肌生物电刺激 盆底康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方法:共取74例样本(即:2019.01-2020.07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以37例每组为准则,抽签法分组,分别使用氯吡格雷(对照组)和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研究组)进行治疗,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和 NIHSS评分。结果: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粘度[(1.09±0.21)mPa.s<(1.32±0.34)mPa.s,t=3.5009];纤维蛋白原[(2.08±0.42)g/L<(3.01±0.47)g/L,t=8.9748];血小板聚集率[(35.53±17.94)%<(51.03±20.41)%,t=3.4696]; NIHSS评分[(9.57±3.36)分<(12.52±3.35)分,t=3.7819];治疗有效率[94.59%(35/37)>78.38%(29/37),X2=4.1625],疗效更优,P<0.05。结论:针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案疗效理想,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疗效评价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5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的提高,;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慢阻肺合并肺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均分为2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妊娠结局好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参照组(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习惯性流产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改善妊娠结局有一定作用,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习惯性流产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神经病残疾评分(NDS)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获得可观的疗效,其对病症和预后改善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钙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状态
  • 简介:摘要: 通过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中活性成分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站、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取黄芪的有效成分及胰岛素抵抗疾病靶点,并进行整理与筛选,预测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的作用靶点并用数据库进行生信分析。从CTD数据库选择5个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重要蛋白受体,确定结合位点后分别与黄芪符合筛选标准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虚拟筛选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结果:槲皮素、蛇床子素等18个化合物可能是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活性成分,涉及对化学,内源性物质的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及钙离子、IL17、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 INSR、NOS3、PTGS2、TNF、CCL2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蛋白受体。某些黄芪中经筛选的活性成分与重要蛋白受体的结合程度好,多数优于罗格列酮,从分子层面上体现了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研究价值。结论: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生物过程、多通路等多种途径实现的;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可以成为阐释单味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高效的方法,但需要结合一定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才会增强说服力。

  • 标签: 黄芪,胰岛素抵抗,生信分析,分子对接,重要蛋白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肾病综合征(N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N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选择低分子肝素和口服泼尼松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T、APT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NS疾病治疗中,能够快速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 凝血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阿替普酶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本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抽取 100 例,运用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予以 阿替普酶注射治疗。 对比两组 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出现率 。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阿替普酶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概率 。

  • 标签: 阿替普酶注射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