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冠心病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的情绪障碍及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126例,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其他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58例,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2.09±5.56)岁,心理干预组65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29±4.86)岁,对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冠心病常规治疗。对干预组在术前给予综合心理治疗,包括社会及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个性化心理治疗及患者间互相治疗,并进行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率和血压变化比较;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为评定工具,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手术方式、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心率及收缩压有上升趋势,经心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心率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干预前的HAMA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冠心病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冠心病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患者日间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日间手术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手术中护理、术后切口观察和健康宣教护理等,观察患者预后效果。结果120例日间手术治疗患者,有20例患者的冠脉病变较为严重,需留院进行治疗,2例患者转到心外科采取冠脉搭桥手术,其余患者均24小时内出院。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的日间手术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及时的进行护理,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日间手术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首写字母(Enc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该检查方法对胰胆管病变显示较清楚、直观,可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目前已成为诊断胰腺和胆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充足的准备,中准确的配合,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腹部情况的观察,血尿淀粉酶的监测及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促进胆道系统的充分引流是ERCP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ERCP 护理 成功的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寻找不孕症的病因,及时确诊。方法回顾我院于2004年~2009年8月间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患者58例。结果子宫性不孕10例,占17.2%,输卵管性不孕38例,占65.5%,非子宫及输卵管原因不孕10例,占17.2%。结论正确认识子宫输卵管造影不仅可初步查找不孕症病因,而且在诊断同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子宫 输卵管造影 不孕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ERCP检查和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病率为6.3%,经对症用药好转。结论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实施优质、高效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确保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前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在2020年1月到12月收治的84例不孕不育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通液治疗,观察组42例采取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妊娠率为80.95%,与对照组的38.1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不育患者采取子宫输卵管造影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与妊娠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不孕不育 治疗效果 通畅率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冠脉造影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标准化护理,并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率2.94%,更低于对照组20.59%,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造影期给予标准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冠脉造影术 标准化护理 不良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性TIA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2例TIA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ml,注射流率4.5~5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43例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结果72例TIA患者中37例(51.4%)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7处、中度狭窄9处、重度狭窄3处、血管闭塞2处。共发现斑块58块,其中钙化斑块27块,脂质斑块17块,混合斑块14块。结论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颈动脉性TIA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

  • 标签: X线计算机 短暂性脑缺血 血管造影 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60例开展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行并发症护理干预,就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对患者神经的损伤,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2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的4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知识知晓度及不适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率为28.0%,恐惧率为40.5%,健康知识知晓度为93.0%,总不适率为24.5%,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实施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进行积极地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造影相关知识的知晓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造影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常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2例,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结果:122例冠心病患者经心电图诊断阳性检出100例,概率为81.97%,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双支概率,双支茧绸概率明显比单支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诊断技术诊断冠心病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冠脉造影术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应用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6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以及单层螺旋CT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显示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检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相比,多层螺旋CT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层螺旋CT检查,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患者,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同时结合多层螺旋CT检测能有效降低假阳性、假阴性检出率,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 多层螺旋CT 单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应用影像学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对临床具有重要的作用。全脑血管造影造影剂注到患者脑血管内,以X线方式扫描患者的血管系统,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影像,而且使用造影剂剂量较少,能及早帮助临床确诊和治疗,可是,对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本文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对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此为临床疾病确诊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方式,分析如下。

  • 标签: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相关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全脑血管造影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对策,能有效控制或者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对9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穿刺部位发生各种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以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策。结果:986例行脑血管造影,经股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手术成功968例,成功率为98.1%,术后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出血2例,血肿10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1例,腰酸背痛20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皮肤损害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后穿刺部位并发症难免发生,进行严密观察和预见性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究造影剂不同注射速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120例已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碘海醇对比剂浓度均为350mgI/ml,A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4.5ml/s,B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5.0ml/s,C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5.5ml/s,观察三组患者的CT衰减值、成像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脉等部位其CT衰减值具有显著差别(F=6.838,F=4.002,F=7.261,F=5.992,F=8.281,F=5.790,F=6.126;P〈0.05);图像质量A组患者合格12例,B组患者合格34例,C组患者合格20例,B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A组和C组患者,三者之间差别显著(x2=9.632,x2=5.475;P〈0.05);A组患者共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30%;B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7.5%;C组患者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5%。B组患者显著低于A组和C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x2=12.985,x2=10.236;P〈0.05)。结论:应用相同浓度的造影剂和扫描条件进行冠脉造影,造影剂的注射速率控制为5ml/s时,可以获得良好的血管增强效应和较高的显像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不同注射速率 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质量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怀疑颈动脉及椎动脉病变患者经16排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用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结果35例血管成像发现颈内动脉狭窄12例,颈总动脉狭窄9例,颈动脉瘤2例,椎动脉狭窄6例,正常6例。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分析、评价预后以及为临床指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 颈部动脉血管 血管成像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CTA DSA 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