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紫阳富硒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从历史上讲.紫阳茶生产已有4000余年,紫阳茶叶伴随了汉唐盛世,成为朝廷贡品,滋养了道教南派始祖紫阳真人面壁修炼八年时间,在抗日战争期间茶叶也曾有过很大贡献。从现状来讲,紫阳茶因富硒而被称为《健康佳品,驰誉神州》,因营养保健的研究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形成了《紫阳茶香飘四海,白毫齐培誉九洲》的现代生产格局。对紫阳茶的未来有四大方面的寄语:一是用现代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改造更新目前混杂的品种;二是科研与新产品开发是富硒茶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三是大企业集团的加盟,是富硒茶作大作强的必由之路,小规模分散的经营也应建立拍卖市场来规范:四是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最后希望富硒茶悠久的历史,辉煌的现在,应当成为动力,而不是包袱,使富硒茶产业明天更美好。
简介:摘要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急诊特点、满足急诊人群需求、优质高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急诊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在分析急诊健康教育工作特点、综合市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前提下,确立急诊健康教育服务的主体意识;针对性制定急诊科健康教育职责制度、实施方法和标准化工作程序;有的放矢地实施专职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营造满意服务、建立互动服务、推行延伸服务等,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急诊健康教育服务。急诊健康教育是以急诊病人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病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躯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法与中药的联合应用在耳源性眩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耳源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自拟定眩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有3例患者复发,观察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耳眩晕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降低耳眩晕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内观疗法是观察自己内心、进行深刻内省的一种心理疗法。内观疗法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现路径上高度契合,可应用于课程开发与创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内观疗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能量释放中温度与阻抗监控的作用进行比较资料抽取住院经RFCA治疗的患者182例,方法观察使用温控电极与非温控电极在消融中与功率、时间、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关系。结果左侧旁道102例,右侧旁道65例,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15例。其中90例患者使用温控电极(温度监控)进行消融,92例患者使用非温控电极(阻抗监控)进行消融。其中使用温控电极患者中1例复发(温度值低于有效温度50度),使用非温控电极的患者中3例复发(阻抗值与成功者相近)。消融中两种电极的应用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射频消融中,使用温控电极比使用非温控电极效果更好、复发率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实践及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2月在我院急诊留观的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两组患者均于转入病房或出院时接受急诊留观患者满意度调查和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以下六个方面①服务态度和蔼可亲;②护理操作熟练、扎实;③治疗前主动与患者沟通;④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⑤适时的健康教育;⑥关心、尊重并亲切对待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5.38%、91.54%、93.08%、90.00%、93.85%、94.62%,对照组分别为76.92%、74.62%、66.15%、72.31%、80.77%、8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45.21±6.10),(48.58±5.67),P<0.001]。
简介:摘要经行后腹痛为妇科常见病症,所谓痛则不通,张子和云“《内经》一书惟以气血流通为贵”,然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机体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各项生理功能,都有赖气机之条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气之升降观的论述,《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气机之升降出入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之五脏六腑能各安其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都离不开气之升降。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天枢穴又为足阳明胃经之要穴,位居脐之两侧,为人身上下之枢纽,走而不守,功专疏通,能使气机通达,腑气通畅,不失为缓解经行后腹痛之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