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洛地平配合盐酸帕罗西汀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双肓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非洛地平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2.5-5mg/d。两组病例均于入院时、治疗0、2、4、6周时分别计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总分、CGI评分和治疗后的减分率。结果两组患者(HAMD)及(HAMA)总分在治疗结束时均显著下降(t=2.610±160.399,P<0.01)。两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配合盐酸帕罗西汀,是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状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精神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阿米替林以及帕罗西汀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抑郁症患者74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情况以及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6周、8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是实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1%、51.4%,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抑郁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阿米替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氮平片联合帕罗西汀片治疗女性重度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至 4月,本院一共收治 72例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甲组( n=36例,单纯口服帕罗西汀片)、乙组( n=36例,口服米氮平片、帕罗西汀片),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女性治疗前的 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无差异( P>0.05) ;两组女性治疗2周后、 4周后、 8周后的 HAMD评分小于治疗前( P<0.05) ;乙组女性治疗2周后、 4周后、 8周后的 HAMD评分均小于甲组( P<0.05)。 乙组女性的治疗有效率97.2%大于甲组 77.8%( P<0.05)。结论:女性重度抑郁症联合应用米氮平、帕罗西汀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第一周、第二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D分值均低于帕罗西汀组,两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4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92.1%,显效率86.8%,帕罗西汀组分别为92.1%、8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有利于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丙咪嗪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Y-BOCS评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Y-BO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周后,试验组Y-BOCS评分为(15.14±3.8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6±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试验组Y-BOCS评分为(8.54±3.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2±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视物模糊,2例口干,3例呕吐、恶心,1例乏力,2例便秘,1例嗜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8%;试验组1例恶心,1例口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62,P<0.05)。结论与氯丙咪嗪相比较,帕罗西汀临床效果较优,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为87.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入院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锻炼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肉力量、子宫脱垂、小便失禁方面改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子宫脱垂、小便失禁的治疗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等方面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具有可行性且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与盐酸帕罗西汀组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比盐酸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轻,治疗1、2、3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盐酸帕罗西汀组,而在治疗4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CGI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加护理干预对于前列腺疾病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尿失禁问题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例前列腺手术后出现尿失禁现象的患者,通过生物反馈配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临床疗效显著。结果在这6个月的观察和回访中,有11例患者发生的尿失禁问题得到了缓解,有3例患者仍然存在尿失禁问题;结论将患者按照观察组(生物反馈加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进行了划分,经过临床分组护理,对前列腺手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运用生物反馈并且配合护理干预方法,对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良好的排尿功能,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指导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效果及优点。方法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治疗5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MMSsolar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系统,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1疗程10天,每天2次,每次30min。通过尿垫试验,病史问卷,尿流动力学及盆底肌肉肌电测量评价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研究指标包括尿垫试验,病史问卷,盆底肌肉肌电测量值及尿动力学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尿失禁症状改善在第三至八天出现。结论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较传统的盆底肌锻炼更为有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能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