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魏书·序纪》提出的拓跋族源和发祥地问题,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聚讼已久,未有定论,需对以往研究加以梳理,明确症结,以推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拓跋 族源 发祥地 研究述评
  • 简介:康有为是二十世纪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位大家,在理论与创作上都卓有建树,其书法风格独到,史称“康体”。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藏有十余幅康有为书法真迹,代表了其晚年书法艺术的成就。本文通过对其中一批作品的解析,阐释了康有为晚年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他与青岛深厚的人文渊源关系。

  • 标签: 康有为 青岛 书法
  • 简介:导致石质文物产生病害的因素很多,其中近年来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病害加速问题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精确的病害诊断是文物保护的先决条件,因此,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新技术不断引进到病害机理研究方面。对各种可能的病害原因从最初的定性分析逐渐转变到定量模拟分析方面。目前,石质文物病害研究从地质勘察、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等各个方面展开,但是由于各个试验条件不同,会出现不一致,甚至相悖的结论。在对石质文物病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后,认为试验体系标准的制定可以使得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研究具有可比性,从而可以得出较具一般性的结论,这也是进行病害机理研究的基础。由于文物完整性保护的特殊要求,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是整个的试验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由于室内实验存在时间及尺寸等比例效应问题,室外长期观测试验应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最终将病害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的判定和有效预防发展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 标签: 石质文物 病害机理 研究方向
  • 简介:在许多史前遗址中,我们会将与文化遗存共存的大量其他遗物和遗迹看作是人类行为所致,比如将动物骨骼看作是人类狩猎或食用的庖厨垃圾。就像用静态方法分析器物工具一样,其实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考古遗址也一样,它们在发现时也早已处于被弃置状态,从被古人类栖居到被发掘出来的漫长岁月中,饱经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的种种动力作用,沧海桑田,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因此,单凭发掘过程中所获得的表面印象而做的结论,难免与遗址本来的面目有很大的出入。埋藏学和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就是要把影响遗址和文化遗存堆积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区分开来,从而能比较客观和全面地了解古人类的活动与行为方式。本文作者是最早提出遗址形成过程概念的美国考古学家,他认为一处考古遗址是由人类文化的和自然动力过程共同塑造的。自遗址形成阶段开始,文化动力和自然动力就无时不刻地对文化材料产生影响,它们决定了文化遗存保存下来的条件和机会,并直接影响到考古学家对它们的解读和古人行为复原。遗址形成过程,特别是遗址废弃后的扰动会导致考古记录呈现一种被扭曲的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图像,造成我们了解和重建过去的偏差。由于考古遗址的改造和扰动不存在有没有问题,而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以,绝大部分的考古记录向我们展示的并非是一种凝固的远古社会形态,而是受到破坏后的扰动状态。在本文中,作者对如何研究形成过程,分辨自然动力和文化动力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在考古发掘中分辨遗址形成过程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美国考古学家伍德和约翰逊指出,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文化遗存和遗迹的关系以及它们和遗址自然迹象关系的准确辨认和判别,是我们这门学科的基础。如果我们误读了这些关系�

  • 标签: 过程研究 文化动力 人工制品 古人类活动 埋藏学 远古社会
  • 简介:职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蜀汉承袭汉代官制,但因其国情,与汉制又不全相同.本文通过对刘备当益州牧、汉中王时的职官构架,蜀汉王朝职官以及地方职官等方面的分类总结统计,整理出了蜀汉职官制度的大纲和基本体系.最后,又指出蜀汉官制的特点,如多承汉制,相权过大,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文官武称,高位低职普遍等等.

  • 标签: 蜀汉 职官制度
  • 简介: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纸币除票面上的主要图案和文字外,都有陪衬、衬托主图和面值的花纹或文字,其设计较隐蔽、巧妙,且美观、艺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底纹。底纹有多种形式,有动物、植物、几何图形、规则或不规则线纹,但最多的是采用汉字或字母形式。例如民国时期国家银行和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多以汉字或英文行名和面额巧妙地组成各种艺术图形作底纹。

  • 标签: 人民币 底纹特征 衬托作用 防伪作用 中国
  • 简介:目前许昌地区发现的汉代陶器主要有熏炉、壶、耳杯、井、磨、仓、灶、奁、鼎等,类型比较丰富。本文对许昌地区现藏部分陶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并参考相关考古发掘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年代进行了大致推定。综合而言,许昌地区的两汉陶器在形制、工艺等方面,与两汉时期的主流文化面貌大同小异,能够代表并反映当时的技艺特征、工艺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倾向。

  • 标签: 许昌 汉代 陶器
  • 简介:北朝是中西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当时的墓葬中留下了大量的胡人形象。本文系统梳理了考古出土的北朝胡俑资料,将其分为仪仗、侍仆、伎乐杂技、行旅商人等几大类,并对各类型的特点与功能加以分析。

  • 标签: 北朝 胡人形象 墓葬陶俑 类型特点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考古文献的梳理,将学界对于中国陶器起源及早期发展的探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并指出早期陶器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有利于中国早期陶器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 标签: 中国 早期陶器 研究回顾
  • 简介:齐鲁货币文化比较研究孙敬明首先需要说明,本文所谓之齐鲁是广义的文化概念,时间上分作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四;地域范围主要参照《管子》所谓“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的区划,乃以今日所能见到的西起岱阴,沿泰沂山脉,蜿蜒起伏千有余里,而东从胶南入海...

  • 标签: 货币文化 春秋时期 海贝 齐国 称量货币 西周早期
  • 简介: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新出曾侯钟铭文涉及曾国始封、族姓等,内容重要,本文兹就相关问题略作考述。M1:1曾侯钟全铭共一百六十余字1,铭文内容如下: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曰:伯适上(哲),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奠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纳土,君此(庇)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庳,吾用燮謞(骄)楚。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爝,而天命将误(虞),有严曾侯。

  • 标签: 族姓 文峰塔 有严 西征 江夏 淮夷
  • 简介:馆藏佛教造像铭文研究吴杏全,高朝英河北省博物馆存有一批历代碑帖拓片,数量较大,种类繁多,且来自全国各地。我们在整理这些碑帖拓片时,对其中的三、四百份造像铭文作了尝试性研究。利用铭文中的明确纪年,以时间顺序排列,并采用统计、比较、归纳的方法,从不同时期...

  • 标签: 佛教造像 高朝英 义邑 阿弥陀 行文格式 弥勒像
  • 简介:Ⅰ问题的所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驻防盛京的锡伯(Sibe)人集聚银六十两,在当地购房五间,建立“太平寺”(taifinnecinjuktehen),位于官奉喇嘛庙实胜寺(Suilhaisooriniyargiyanetehefucihisoori...

  • 标签: 蒙古文 《甘珠尔》 宗喀巴 盛京 碑文 锡伯族
  • 简介:2010年3月26日.世界首部西夏学学术期刊《西夏研究》创刊首发式在西夏故都、历史文化名城银川隆重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政协副主席安纯人、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学术期刊界的同仁、西夏学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首发式。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富学研究员等著名学者及《兰州大学学报》主编师迎祥编审、《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郑平编审等均到会致辞祝贺。

  • 标签: 西夏学研究 西夏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期刊 首发式 银川
  • 简介:本文从学界关于佛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术发展需要的视角出发,对湛如博士一书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认为这是一部真正堪与国际学术接轨、能够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 标签: 《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佛教 律仪制度
  • 简介:人物研究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是艺术史研究中跨学科研究的重要体现。当人物兼具跨文化、跨领域的特质时,搭建一个艺术史人物研究网络,提炼其艺术精神,寻求艺术人物研究的独立语境与独特的学科范式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艺术史发展困境入手,主张多层面、跨学科的艺术史研究;以搭建多维艺术网络与提炼文化核心为路径,探索艺术史研究界域与研究方法;以近代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王光祈作为人物研究个案,通过对其艺术史坐标的分析,挖掘中国艺术家的多重身份与中国文化核心,使艺术史研究更趋完整。

  • 标签: 艺术史人物研究 艺术史研究方法 王光祈
  • 简介:在钱币研究新形势下,对钱币版别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新的课题摆在研究者面前。诸如什么是钱币版别,钱币版别是如何形成的,它能反映出什么问题,钱币版别研究在钱币学中的地位等等。因此,有必要在前人既得成果的基础上,对钱币版别研究作重新思考。

  • 标签: 钱币学 版别 钱币研究 研究者 成果
  • 简介:江西是被人们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但有关其先秦时期历史的文献记载却极为贫乏。要想复原江西先秦古史,必须借助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全省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发现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近千处,出土各类文化遗物近万件,这些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和文化遗物,对于复原江西地区先秦古史,无疑有其重要意义。此文,拟将解放以来江西先秦考古资料作一综合概述,籍以为我国先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不妥之处,望指正。

  • 标签: 文化遗物 吴城文化 新石器晚期 青铜文化 文化类型 几何印纹陶
  • 简介:这里所谓的“朱开沟文化”,是指朱开沟遗址中出土的以蛇纹鬲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中南部的伊金霍洛旗,是内蒙古考古工作者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鄂尔多斯高原发掘的……

  • 标签: 朱开沟文化 蛇纹鬲 典型遗址 中国 文化内涵 历史分期
  • 简介:塔作为一种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是佛教高僧埋藏舍利、遗骨、遗物的建筑。中国古代和东亚地区的佛塔与佛教的传入有关,是印度“窣堵坡”与中国木构重楼结合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早期的楼阁或木塔已没有实物保存,人们仅能在考古出土的汉代明器陶楼与墓室和石刻壁画资料中对其面貌有所了解,此外是对考古发掘的佛塔遗址的复原研究。本文通过对5-6世纪北魏平城思远寺、龙城思燕寺、洛阳城永宁寺和东魏北齐邺城赵彭城佛寺塔基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这个时期佛寺木塔建筑形制结构的异同特点和发展变化,为研究这个时期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北朝 平城 龙城 洛阳 邺城 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