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韩氏京胡音色纯美,灵敏度高。制造者韩文德先生制琴多年,技艺精湛,并能演奏京胡,这对其京胡制作颇有裨益。其子韩龙朋系由中国戏曲学院京胡专业本科毕业,韩氏京胡有了他的协助更是如虎添翼。韩氏京胡不仅音色纯美,而且外观神形兼备,美观大方,既是得心应手的乐器也是精美宜人的艺术品,在京剧界,票友界享有盛誉。
简介:安徽望江人青年作家华东师大中文本科出版作品十余部多次获奖长篇小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为中学馆配图书目录倡导的“绿色校园文学”概念被广泛采用
简介:
简介:《牡丹亭》第九齣《肅苑》,春香稱:'小姐説,關了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因爲被視爲杜麗娘青春覺醒的標誌,這句話長期以來很受人們重視。還有學者指出,《牡丹亭》裏這'最後一句話一字不改地來自《如意君傳》',因此可以作爲湯顯祖閱讀以色情描寫著稱的《如
简介:<正>板式变化的含义是:以某曲牌为母曲(原板),作各种不同拍子(板眼)的变奏。如,将其衍变、派生成4/4拍打"三节板"的"慢板"、"2/4拍打"一顶一板的"中板"、1/4拍打"流水板"的"快板(紧板)"、散板等。须要说明的是,"慢板"、"中板"、"快板(紧板)"系各种类别的板式名称,并非仅仅指演唱速度。这些板式的曲调,尽管拍子、速度、节奏特点、旋律特色、表现性能各有不同,但皆由同一曲牌的曲调材料变化发展而来。有的甚至母曲(原板)的基本曲调依旧,仅仅
简介:艺术家永远是属于她的时代,永远是属于她的社会。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物质生活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这便使艺术创作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生活是多样的,艺术创作选择的题材也是广泛的。当我们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作为置身于21世纪的舞蹈编导应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呢?
简介:在曹禺苦闷灵魂的深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对自由的渴望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极为锐敏的抑压感上。他把抑压的对象比喻为"黑暗的坑"、"残酷的井"。由此而升华为形而上的残酷的宇宙感。从而使曹禺具有那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他更十分深刻地感到现代的抑压,"光怪陆离的社会"里的种种可怖的人事,在折磨着他,在拷问着他。"日出"就是这种现代抑压的产物。在这点上,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史上的地位,颇像西欧文学史上的波特莱尔,最早地举起审美现代性的旗帜。
简介:2013年5月17日至19日,"第八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在新加坡召开。这是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TEC)自200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举办会议。论坛的承办方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教育传统的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本次盛会举行之时恰逢其建校75周年庆典。
简介:戏剧历史剧,说到底就是以戏剧这种体裁,对历史进行审美的呈现。如何处理历史与审美的关系,可以说是戏剧历史剧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难题。
简介:11月21日至22日,由黑龙江省文联、吉林省文联、辽宁省文联主办,黑龙江省杂协、黑龙江省杂技团承办的第三届东北三省魔术比赛在哈尔滨举行。参加本次决赛的30个节目是从初赛的120多个节目中选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来自三省各地的30多位魔术师,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共评出舞台魔术类金奖5名,银奖5名,铜奖5名、特别奖1名;近台魔术类金奖5名,银奖5名,铜奖5名。
简介:4月29日《12个人》首演当晚结束,在剧场门口我看到一位熟悉的女朋友泪流满面,原因只是,这个舞台很久没有令她这样感动了。
简介:~~
简介:在新闻演播室中,提高新闻演播室图像清晰度可通过灯光对播音员的形象造型创作和摄懒调整两方面完成。
简介:杂技是一门没有国界的艺术,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杂技团体和杂技演员,经常出国演出,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对外演出当中,一些杂技演员由于缺乏礼仪知识,无意中会遇到一些尴尬,甚至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为此,本刊特开辟了《礼仪与修养》栏目,向大家介绍一些国际交往中的礼仪知识。同时也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经历,撰文谈谈相关体会。
简介:宋昌林今年五十三岁,我们还是愿意把他作为青年演员,来表达我们对山东京剧的一种期望。
韩氏京胡——爱琴人的最佳选择
严凤英一家人
二人转的魅力及其影响
“柳派”二人转考略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出處辨正
二人转曲牌的板式变化
创造生命的形式,展现人的本质力量
新鲜地带新鲜人 《电话方程式》
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而作
记忆与传统,自由与责任——第八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综述
在历史与审美之间自由俯仰——从京剧《辛弃疾》看历史剧的创作方法
宋、元戏文中的“三国戏”考论三题
第三届东北三省魔术比赛胜利闭幕
《12个人》和12个人 所有的事实在这间房间里被扭曲了,被改变了
2008年度国际杂技比赛获奖一览
浅议咏叹调演唱中的二度创作
如何提高新闻演播室图像清晰度
涉外礼仪知识讲座(一) 敬人与自律
谈妙趣横生的二人转
京剧人要做京剧事——宋昌林谈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