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肖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写真”、“写像”、“留影”、“传神”、“真容”等诸多称谓,均有对照真实人物写生的意味,这类画像共通的最大特点,是人像的正面性及对面相特征的写实性追求,这成为了解个人形貌、个性、气质、思想乃至生平、境遇的形象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明代著名小说《金瓶梅》对肖像画的这些称谓曾有一些极为生动和民间化的语言,如肖像画叫“传神”,画肖像叫“传个神子”或“留个影儿”,全身像叫“大影”、面对尸体写生叫“揭自传个神子”。这一连串的语言和“神”都形影相随,由此可见,肖像画不但要求“灯下取影”、“亳厘不失”的形肖,更要求“以远取神”、“神完意足”的神似,东晋顾恺之所创立的“以形写神”论成为奠定肖像画的理论基础和为之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此基础上,绘画实践过程中亦产生了诸如天庭、五官、须发等独特的肖像画法和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肖像画独特的美学品格和人文内涵。
简介:现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宋旭《山林精舍图》之前很少受到学界关注,但它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往学界关于宋旭卒年问题颇有争议,而此作所署'万历丙午'年款证明画家1606年仍在世,可进一步否定《松江府志》所记'年八十(1605)无疾而逝'之说;其二,与其早期繁密堆叠的画风相比,这件作品已经带有了典型的松江画派风格特点,是作为外乡人而客居松江的宋旭,与当地画家董其昌、陈继儒等人二十余年艺术创作理念互相影响的重要证据。
简介:欧美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等艺术风潮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飘到了国内,尤其自’85新潮之后,中国艺术类院校绘画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西画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在很多院校被冲得七零八落,基础素描被所谓的革新所改变,写实油画的艺术形式被观念艺术所替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术创作和绘画教学的多元性渐渐打破了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契斯恰科夫和他的体系受到指责而渐渐淡出视野,甚至有人提出前苏联的素描教学体系(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阻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于是全国风行全盘推翻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随波逐流赶起了欧美抽象、形式等主义的时髦,学院的现实主义教学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感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