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3月10日在纽约发布,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70亿美元身价位列榜单第103位,一跃成为中国大陆的首富。顿时。媒体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这位将一个只有3人的校办工厂打造成当今乳业老大的民营企业家身上。然而无论是五光十色的聚光灯下,还是鲜花掩映的领奖台上,宗庆后永远都是那么的和蔼而平静,脸上挂着温和淡定的微笑,穿着一席黑色的夹克,和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西装裤。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寡言少语的中年人,用20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了一个财富的帝国,却始终如一的保持着一个平民的朴素与谦逊。

  • 标签: 中国大陆 宗庆后 首富 经济 飞机 富豪排行榜
  • 简介:小说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有很大区别,但在其语言立场背后,都隐含着可以相互沟通和比较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状况。拉美的小说和中国90年代诗歌写作的共同点在于:其创作者自觉地意识到了语言改革对于更贴切地表达或象征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心灵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在理论表达中的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感受的相似性。而在具体创作中,作者们却不知不觉地在违背或遵循着,滞后或超越于他们的主观的理性的认识,体现在创作细节中的无意识也许真正泄露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但不管怎样,拉美小说家和中国的当代诗人们的宣言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挣脱和追寻。

  • 标签: 新小说 追寻 诗歌 生存境遇 当代 诗人
  • 简介:接触理查逊的作品之前,狄德罗对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夸张和奇幻颇多批评,已经开始思考虚构故事的可信性问题。理查逊让狄德罗看到了现实主义的更多可能,提醒他关注现实主义细节对于制造小说幻象的重要性。然而,认识到不可能通过小说完整地重建现实以后,狄德罗逐步放弃了细节模仿等现实主义手法。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依旧承认小说幻象是阅读的发动机,制造幻象是必要的,但这种承认并不意味着他对小说幻象等现实主义叙事方式的完全信任。在后期的作品中,狄德罗表面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却从内部进行了颠覆和破坏。

  • 标签: 狄德罗 真实 细节 小说 幻象
  • 简介:明代文学家瞿佑及其《剪灯话》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却一直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所冷落。直到进入九十年代,学者始对这一薄弱地带进行挖掘疏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品之价值与研究成果极不相符的局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

  • 标签: 《剪灯新话》 瞿佑 明代文学 文言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
  • 简介:2007年10月,美国文库(LibraryofAmerica)收录了美国文学与文化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EdmundWilson,1895—1972)的作品。创建于1979年代表着美国文学和文化权威评价的美国文库,从1982年起开始对美国建国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字遗存进行整理,择精品重新出版。对作家而言,其作品如能被收入美国文库,意味着他本人进入了美国文学的名人堂。威尔逊的作品被收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 标签: 美国文学 威尔逊 文库 文学作品 头衔 骑士
  • 简介:文学具有白日梦性质,而媒介是人的延伸,从形式上看网络游戏将媒介技术与文学的艺术功能融为一体,它通过在线参与、即时互动,以鲜明强烈的体验性延续了文学的梦想品质,有望成为继影视之后的“第九艺术”;然而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在这个号称绿色GDP的阳光文化产业中,游戏内容正在形成的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等价值观却与文学的独立思考与公共关怀背道而驰。网络游戏以游戏人生的市民文化和虚无的后现代精神,把文学阅读的公众转化为文学消费的公众,它看上去是我们文学梦想的延伸,实质上是对文学梦想的背叛。

  • 标签: 网络游戏 文学 第九艺术 梦想 价值观
  • 简介:“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10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将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与美国《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两家杂志共同主办。现将会议的相关议题提供如下:1、生态批评理论建构;2、文学与环保意识;3、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经典文学;4、中国文学与生态环境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态环境 华中师范大学 跨学科研究 批评理论
  • 简介:鲁迅的短篇小说《幸福的家庭》描写了现代小知识分子在庸常生活中沉沦的故事,主人公的理想在日常生活的打击下丧失。这篇小说在精神气质上与后来的"写实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契合作者没有完全用直白描写的方式来表现,而是用意识流动的形式,通过具有隐喻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个具体的意象"A"和"绿格纸"的意蕴,来探讨《幸福的家庭》与"写实"小说的精神契合。

  • 标签: 《幸福的家庭》 新写实 隐喻“A” “绿格纸”
  • 简介: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简称“中莎会”)主办、南京大学英语系和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莎士比亚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中莎会自2013年复会以后举办的首次年会。来自全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年会综述 中国 南京大学 动态 外国文学
  • 简介:  2007年第2期的杂志刊登了蔡骏的.文中,蔡骏对自己的译写进行了解释和辩护,其文章要点可概括如下:……

  • 标签: 兼评 尝试兼 新尝试
  • 简介:  斯科特·西格勒是首批将作品只以连续播客形式发表的作家之一,最近他成为第一批签订图书出版合同的播客作家.他的书4月(2008年)在美国发行,7月在英国出版.在这次独家访谈中,斯科特谈论了他的经历和对播客、社会化媒体的看法,以及对图书出版前景的展望.……

  • 标签: 书斯科特·西格勒 出版前景 图书出版
  • 简介:InStacyAlaimo'slatestfull-lengthstudy,Exposed:EnvironmentalPoliticsandPleasuresinPosthumanTimes,Alaimocontinuesherinterestsinecofeminismandmaterialecocriticismandexpandsthattoincludeposthumanism.TheauthorofanearlyimportantecofeministstudyentitledUndomesticatedGrounds(2000)(inwhichshereappraisedtheideologicaltiesbetweenwomenandtheso-callednaturalworldthatwerebeingdenigratedbyotherpoststructuralistthinkers),Alaimocatapultedtobecomeamajorforceinecocriticismandtheenvironmentalhumanitiesatlargewithhertermtranscorporeality.Nowakeywordinecocriticism,trans-corporealityfirstgainedwidespreadattentioninAlaimoandSusanHekman'seditedanthology,MaterialFeminisms(2008)andAlaimo'smonographBodilyNatures(2010).

  • 标签: Stacy Alaimo's latest FULL-LENGTH STUDY
  • 简介:李彦数十年“为移民女性立传”的独特价值,在于以“内倾式”书写女性的“命运之变”“灵魂之痛”,其生存浮萍与精神脊梁之悖论,构成内在生命真相的多样性。她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与母女关系的追问更富有探索性。《嫁得西风》与《海底》等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 标签: 新移民文学 女性经验 《嫁得西风》《海底》
  • 简介:<正>在学术研讨中,无论大会主题发言还是分会场讨论,发言者独到的观点,不时让听者为之一震,学术思想碰撞出火花;在诗歌晚会现场,无论是学子们的精彩表演还是代表们亦诗亦歌的友情出演,在加深彼此了解和友谊的同时,也为大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在乒乓球邀请赛上,专家学者们闪展腾挪、挥汗如雨的身姿,展现了他们走出书斋,走下讲坛的另一面风采。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外国文学研究 新千年 热点问题 乒乓球 上海大学
  • 简介:<正>作家的职责是谈论一切,就是说谈论作为客观性而言的世界,同时谈论与它相衬杭的、与它处于矛盾地位的主观性。这一个整体,作家应在彻底揭落它的过程中说明它。——萨特:《七十岁自画象》在当代西方,萨特对人们精神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萨特已成为当前西方最注目的重大课题之一。一萨特,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小说、戏剧、评论则是他用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的有效形式。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无依无靠的独立存在,人是自我创造的产物,因而,人性是绝对自由。萨特主张:“自由,作为人的规

  • 标签: 游击队 萨特 艺术特色 人与环境 艺术再现 队长
  • 简介:在当代美国诗歌评论界,玛乔瑞.帕洛夫是少有的几位关键性人物之一。她的《21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便是一部研究新世纪美国诗歌特色和发展的新作。帕洛夫坚持其一贯的审慎、精确和全面的风格,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诗歌的走向与创作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主要研究艾略特、斯泰因、杜尚和赫列勃尼科夫等几位诗人的基础上,帕洛夫肯定了语言派诗歌的实验与革新意识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明确指出世纪之交诗歌发展之间的呈递性、联系性和整体性特色。帕洛夫在20世纪诗学评论上及时而令人信服的介入,不仅是她作为当代语言诗歌最佳阐释者身份的明证,同时还是当代诗学研究的绝佳范本。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21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 美国诗学
  • 简介:20世纪初科学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使得科学的文化历史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被视为不断重构的叙事。本文梳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在文化批评领域里出现的重新阐释达尔文主义的热潮及当代达尔文小说的兴起,并比较了达尔文思想在维多利亚小说与当代小说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在其创作的维多利亚小说《尤金尼亚蝴蝶》中如何从当代视角重构了一个19世纪达尔文主义科学家精神成长的心路历程,从而与达尔文主义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标签: 当代达尔文小说 《尤金尼亚蝴蝶》 拜厄特 达尔文的情节
  • 简介:本文提出了关于丁玲早期作品两个重要的观点:作者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并非目前学界通常所认为的是表达"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努力和挫折的"女性"的"启蒙"式话语,而是一种已经有条件满足"性解放"需求的"后五四"的市民对于其"市民阶级"身份无法有效建立的苦闷;而此后作者力图打破这一困境而创作的"革命加恋爱"小说系列,也仍然是作者在市民阶层立场和角度上,出于空虚而观察其时流行的"革命"潮流的浅层涉猎之作。

  • 标签: 丁玲 新女性 革命与恋爱 “左翼”作家
  • 简介:主体的时间性是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式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批评界鲜少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康早期论述时间问题的代表作《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的判定:一种的诡辩》,一方面说明主体的时间性的内涵和特点以及逻辑时间对群体中的主体生成所发生的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史实阐明主体的系统性误认与群体逻辑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彰显拉康对社会现实的忧思与批判。

  • 标签: 逻辑时间 “我”之生成 群体逻辑 系统性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