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乔治·爱略特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对犹太形象的塑造与其对“音乐趣味”的讨论密切相关。通过犹太音乐家克莱斯默尔与中产阶级女主角关德琳在“音乐趣味”上的冲突,爱略特一方面再现了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在现代化进程的物化倾向,另一方面则凸显了犹太文化的情感力量。在她看来,“情感”所蕴涵的道德力量不仅能与中产阶级商品文化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相抗衡,而且能修复物化了的人类本性所产生的冷漠与狭隘。可见,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音乐趣味”不只是一个趣味问题,它折射了爱略特对19世纪中产阶级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并丰富了英国文化批评传统的内涵。

  • 标签: 《丹尼尔·德隆达》 音乐趣味 犹太文化 情感
  • 简介:<正>《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王佐良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4月版。1991年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在国内出版了两本莎研专著。一本由重庆出版社学术出版基金资助,王佐良先生撰写的《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另一本是长白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张泗洋等人撰写,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学术著作出版 基金资助 王佐良 学术出版 出版社
  • 简介:在纷繁复杂的版本构成史和批评阅读史背景之下,评论家从宗教、伦理、心理分析、传记学、哲学、美学和政治学等角度,对《古舟子咏》进行了精彩、动人的论述。但字里行间确实存在的一个深刻而明显的寓意,却是评论文字未曾阐发的,即人是永远的流浪者,绝对意义上从原罪的阴影和桎梏走出来是不可能的。人须努力回报上帝仁慈的爱,在不断的忏悔追求救赎。这才是《古舟子咏》阐释的人与上帝真实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管萧婚曲 流浪者 柯尔律治 《古舟子咏》 基督宗教主题
  • 简介:初读《美国语文》,首先是新奇,其次是惊讶。教了几十年“中国语文”,对过于工具化的、支离破碎的中国语文印象深刻,而打开整本的《美国语文》,一看目录就觉得美国历史扑面而来。虽然从“五月花号”开始,美国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当下美国,其辉煌的文明成果和巨大的创造力以及雄厚的国力产生的影响力,不能不让人对这个历史短暂的移民国家感到惊叹。

  • 标签: 美国历史 中国语文 宗教 道德 神话 移民国家
  • 简介:本文对弗尔的9·11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所出现的“创伤迁移”现象、主要特征、在小说中的表征、以及透过这一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美国后9·11时代的文学思潮等方面予以梳理和探索,以引起学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 标签: 9·11 历史创伤 创伤迁移 互文性
  • 简介:明末杨尔曾编撰的《韩湘子全传》,是一部集韩湘故事大成的小说。小说在对历史材料的取舍塑造了韩湘形象,并使之定型。从表现形态上看,小说的道情渊源使韩湘形象呈现出带有民间文化旨趣的世俗倾向。韩湘形象的系统化,也为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序列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 标签: 《韩湘子全传》 韩湘 人物形象
  • 简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历来被研究者所关注。张爱玲用笔表明,在女性的每一个人生阶段,伴随她们的是被贬抑、被边缘化直至被物化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文章从张爱玲小说中几类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运用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对女性的精神焦虑和灵魂的空洞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痛苦人生。

  • 标签: 张爱玲作品 女性形象 错位 丑怪 空洞 疯狂
  • 简介: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三部小说《婚礼的成员》被称为“内向性小说”,贯穿作品始终的“厨房场景”似是“有力”佐证,而“蓝月亮”咖啡馆因游离于“厨房场景”之外和涉及敏感的“性”话题,被当作“败笔”。然而,从空间叙事焦点的转移来看,麦卡勒斯首先从厨房说起,继而聚焦于厨房之外的“蓝月亮”咖啡馆,最后重归厨房。在由内及外,再由外向内的空间转换,厨房与“蓝月亮”这两个原本独立的场所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整体,打破了文本的封闭性。由此,这部小说将私密与公众、个人体验与公共事件结合起来。

  • 标签: 《婚礼的成员》 厨房 “蓝月亮” 空间
  • 简介:喜剧性死亡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的美学意象。作为与古典式悲剧相对的美学要素,喜剧性死亡因其独特的"陌生化"效果而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复杂心理,留给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本文通过对喜剧性死亡意象的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揭示了文学作品死亡喜剧性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

  • 标签: 喜剧性死亡意象 黑色幽默 情感 理性 情境
  • 简介:本文试对勒克莱齐奥的小说《沙漠》作者构建的文化身份模式进行探讨,指出异质文化身份与自然的弱势身份的相似性,分析作者将两者结合在同一作品的动因,并借助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和"符号矩阵"理论研究作者表现作品主题的诗学构建及作品的内部结构,指出作品两条线索所构成的文化身份的循环运动模式,并对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进行补充。

  • 标签: 《沙漠》 文化身份 行动元模型 符号矩阵
  • 简介:汉语词汇的演变与发展历来就是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是我国古代的典籍史料。本文从《世说新语》的一些词汇的词义变化来分析中古汉语词义的义项在发展变化中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词义的变化。

  • 标签: 《世说新语》 中古汉语 词义 义项 特点
  • 简介:著名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由于描画现实细致入微以及所涉事件意义重大已经被誉为“‘9·11’小说的定义之作”。本文探讨了小说中所呈现的人与家园、人与记忆之间关系的主题,以及它在生态批评维度,尤其是在人类精神生态维度带给我们的启示。

  • 标签: 唐·德里罗 坠落的人 记忆 精神生态
  • 简介:一布罗茨基在谈话里讲道:“每一首诗都是重构的时间。一个诗人在技艺上越是多样,他与时间、与节奏源泉的接触就越亲密。”智慧之力从我们身上流过时,它也已激发过我们的先辈。有人提前发现规律,并以举重若轻的方式进行归纳,等这条规律轮到被我们的时空接纳,我们的任务不得不变得更加艰巨:被它证实,同时又要借助当代的工具开辟出新的意义。

  • 标签: 喜悦 布罗茨基 时间 诗人 规律
  • 简介:配乐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与视觉画面一起构筑银幕空间,推动情节延伸,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作为一种与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它需要融入于影视的银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形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

  • 标签: 配乐 影视艺术 功效
  • 简介:对于易卜生创作的《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的原因,传统的解读基本都是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本文针对娜拉出走的原因,从传统的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新的解读。

  • 标签: 男权社会 娜拉出走 原因
  • 简介:<正>从前,夏秋之间,逢上天气晴好的日子,我常顺着北京东路信步走到鸡鸣寺去。这里空气清新,十分静谧。山门上额书"古鸡鸣寺",光景跟现在仿佛。只是南侧紧靠着誌公祠,那边的大焚香炉,经常有烟气缭绕其间。拾级登山,在拐弯处抬头便见半山里横着一堵高耸的院墙,上面凸现出"古同泰寺"四个大字,还有"福、禄、寿"三星瓷质雕像嵌在墙体上方。沿砖砌的绿荫小道走上去,山上原来的寺门是朝东开的,两扇非常陈旧的木门,髹漆多已剥落。进门后右首有一佛龛,供奉送子娘娘,那塑像身上、手上被前来祈求子嗣的善男信女系满了大红丝绦,过了天井,正面是佛殿,与佛殿相连的东边的那间敞屋便是著名的豁蒙楼了。

  • 标签: 鸡鸣寺 北京东路 髹漆 瓷质 这一天 胭脂井
  • 简介: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肢体语言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原型是牧民的日常生活,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审美观念的反映。蒙古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且各具特色。本文把蒙古族民间舞蹈分为原始崇拜的舞蹈、宗教祭祀的舞蹈、民俗文化的舞蹈三类,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其中体现的审美观念——“悲”。

  • 标签: 蒙古族 民间舞蹈 审美观念
  • 简介: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源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的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

  • 标签: 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 简介:《摩罗博士的岛》是科幻小说奠基人之一的H.G.威尔斯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着力考证了此小说中伦理、法律对兽人和兽人社会的形成与维系作用,探讨了一个自上而下在未经启蒙的兽人群体制定的伦理体系必然崩溃的原因,以及兽人的退化和兽人社会的崩溃对人类社会的隐喻。作者使用一系列符号作为道德在兽人社会中的具象化,比如"痛苦屋"、"赞美诗"、"肉食禁忌"等等,它们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自身道德和伦理禁忌起源的隐喻。兽人缺乏理解道德作用的智力,只是被迫遵守道德训诫,最终由于缺乏理性带来的对道德的自觉维护,小岛上的道德体系不可逆转地崩溃,作者借此隐喻了社会道德和人性的脆弱性,认为需要对人心中兽性的爆发永远警惕。

  • 标签: 《摩罗博士的岛》 伦理学批评 道德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