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地缘空间于自然和文化资源上的分布不均,直接为政治干预创设了前提,并由此使其再也无法以一种天然的固有面目现身。不同的地缘空间可能预示的是不同的利益与权力,甚至是“不同”本身,在虚弱的他者眼里有时也会成为某种威胁,进而唤起其出于自卫的攻击本能。原初的地缘面貌包括其中的文化形式由于人这种“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语)的存在,总是不断遭罹着后者欲望的修正。正如大卫·哈维所言:“但是地理差异远远大于纯历史地理的遗产。它们总是不断地被当前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过程所再生、维持、破坏及重构。”可以说,城市空间的构筑正是人类之于天然地理历史遗产最为积极且自觉的改造;作为一个政治事件,

  • 标签: 地缘政治 历史地理 中国当代文学 身份危机 农民 视域
  • 简介:《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中的“现代性”折射出亚洲新电影在文本形式、内容精神及品格风貌等各方面特性。将“现代性”视为一个动态概念,亚洲新电影可被视为一个具有开放性与颠覆性、正在演进中的动态体系,从而诠释出电影与亚洲文化、社会和政治之间一种富于张力的、复杂又暧昧的交互关系。亚洲新电影在亚洲国家/民族身份的建构中,既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生成与寻觅,又追问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认同与被阐释。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与碰撞中,亚洲新电影铸就了自身具有内部异质性与文化想象的独特品格。

  • 标签: 《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 全球化 主体性 民族身份 文化自反
  • 简介:尽管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奥斯维辛大屠杀在历史起源、内容和实质上有着显见的区别,但作为极端年代的灾难事件,二者对人类理性和生存秩序的破坏、对社会进程的中断以及对民众和知识分子的精神戕害等都有着某种类似,尤其在文学叙事上二者同属灾难叙事。从文学叙事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奥斯维辛叙事在价值尺度、精神气质、叙事模式上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范式和传统,与之相比,中国当代小说的文革叙事显示出忏悔主体的缺席、价值关怀和主体信仰的深度缺失等病症,这也昭示出当代作家在文革书写上缺乏批判的反思尺度和信仰的价值尺度。

  • 标签: 奥斯维辛 大屠杀叙事 文革题材小说 文革叙事
  • 简介:身份问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以单一、封闭和依附性为特性的古代社会,身份问题并不构成人们关注其生活世界的基本概念和必要视线;但在以独立、自主、自由与和平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身份问题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凸显出来,且与民族国家等交织一起,显得更为复杂。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华人作家 海外华人 身份认同 北美 写作
  • 简介: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文化和学术的整体转向,亦是"现代的基本或根本精神",(1)更是艺术与科学对话的新视域。科学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发展不约而同地朝向了生活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科学与艺术在内在生命本体层面的融合提供了新的价值尺度。

  • 标签: 生活世界思想 艺术与科学 文化对话 价值尺度 人文文化 视域
  • 简介:近年来,书籍的物质文化特性在西方学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书籍怎样被生产出来,是通过人工手抄还是机器印刷,又经过哪些流通环节,书商和消费者在这些环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读者以何种方式阅读它们,不同的书籍生产制作方式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阅读,这些问题催生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书籍史"。

  • 标签: 生产制作 宇文所安 诗歌写作 印刷文化 孙康宜 文学实践
  • 简介:同中国现当代社会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一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也历经了长途跋涉和步履蹒跚的艰辛。解放前,胡适、周作人和朱自清等学者都从事了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研究,但不管他们是从进化论还是循环论抑或用史学家的眼光来关照新文学,其目的都是为新文学确立历史主体地位,这种文学史是一元形态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时间里,文学史的书写又受到当时政治体制的影响。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书写 新中国成立 生态批评 生态视角 多元化
  • 简介:2009年8月3—6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葡萄牙、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本着一种平等、真诚、理性的学术对话精神,就共同关注的“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艺理论 人文学科 文学研究 文化政治 理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