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モト”“ナカ”都是名词,且都是方位性名词。从汉语意思看,两者分别是“~在~下”“~在~中”,都属于空间名词。例如,“青空のモトで本を読む”“部屋のナカで本を読む”。前者意思是“屋外で読書すゐ”,后者意思是“室内で読書すゐ”。如果将两句中“モト”“ナカ”调换的话,就变成“青空のナカで本を読む”“部屋のモトで本を読む”。这样,前者意思是“空中で読書すゐ”;后者则不能作为句子成立。从中能够发现“モト”“ナカ”虽然有类似之处,但是也有差异。

  • 标签: モト和ナカ 副词性 异同 支配性上下性
  • 简介:在古代中国,与女性诗歌才能相比,男性更重视女性德行,被抛弃女性往往难以通过诗歌打动对方。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毛诗大序》所提出诗歌"经夫妇"之功能流于一种空洞主张。而在古代日本,女性歌才能受到高度重视,男女常常通过歌沟通彼此心意,化解交往中矛盾。《古今歌集》假名序中所提出「男女の中をもらげ」真实地展现了古代日本男女之间通过歌传达情意赠答传统。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源于古代中日两国不同婚姻形态以及对女性才学评价。

  • 标签: 经夫妇 男女の中をも和らげ 诗歌 和歌 功能
  • 简介: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后“卜”──兼谈样态副词象声副词使用长春大学白晶说起日语拟声拟态词使用,这实在是个令学习者头痛问题。再加个“卜”就更增添了准确使用难度。拟声拟态词后“卜”何时加何时不加;何时又必须加、何时可加可不加,学习者如果找不到规...

  • 标签: 拟态词 日语拟声 学习者 样态 日汉辞典 日本语
  • 简介:与历来研究中仅以限定提示助词这一单一视点来探讨限定功能方法不同,笔者关注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同时出现双重限定句式,以双重视点来考察限定功能,明确了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各自功能分担情况。作为限定功能整体架构研究第一步,本论文以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中各自使用频率最高"ただ""だけ"为中心进行考察,得出结论为:在双重限定句式中,"ただ"与"だけ"进行限定时着眼点不同。"ただ"着重表达句中某一要素与其他同类要素之间paradigmatic关系。而r广二苊j则与前面的否定句或后面的副词相结合,在构成syntagmatic关系同时,限定动词行为方式,排除其他行为方式,表达这两种行为方式间paradigmatic关系。

  • 标签: 双重限定句式 SYNTAGMATIC paratigmatic 限定提示助词 限定副词
  • 简介:本文考察论析了日本神道“多神信仰”、“氏神信仰”、“活神信仰”、重祭祀行为现世主义五大性质特征,分析了它与日本人思维模式、价值观模式、行为模式及伦理取向关系,从一个侧面阐明了造成日本“历史认识”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深层文化原因,为解读洞悉日本及其在21世纪的人文走向提供某些有益参考。

  • 标签: 日本 神道信仰 “历史认识” 文化原因
  • 简介:本文尝试探讨在日本中国社会中,传统家族结构与"公""私"观念关系。日本"家"其实是一个公单位,包于其内是个人家族,作为公"家"可以要求个人牺牲其家族利益,这就是日本著名灭私奉公。相反,中国人鲜能这样灭私奉公,对于中国人来说,所有属于公东西都可以作为谋取私利工具。然而,中国人所谓私利不是指个人利益,而是指家族利益。亦即是说,中国人为了家族利益能够牺牲一切公利益。

  • 标签: 家族制度 中国 日本
  • 简介:デハナイカノデハナイカ在国内教材中处于一种非常混乱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内外研究将两者混为一谈。本文先回顾了デハナイカ研究史,指出了其中不足,并用语料库抽取例句证实デハナイカ在接体言表示推测时,多伴有特定形式,而当缺乏这种形式时,只能从前后语境判断,因此它使用受到很大局限。对ノデハナイカ,笔者指出了它两面性,即作为ノダ一员一面作为表示推测一面,国内外研究不足在于忽视了前者,而只关注后者。ノデハナイカ保持了ノダ基本特性,在表示推测时必须以已经存在某个事实作为判断依据,在这点上デハナイカ直接、无需任何前提推测形成对比。虽然在接体言时也存在少量デハナイカ替代ノデハナイカ现象,从本质上来说两者还是基于不同信息来源推测。

  • 标签: ではないか のではないか 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 语料库
  • 简介:编辑先生:我在学习中,阅读一些日文文章,多次遇到例如「本(言壳)」「本(言壳)」这样句子。就是说,在动词接「」表示愿望时,动词前面的那个宾语,有用格助词「」,也有用「」

  • 标签: 格助词 陈中 动宾结构 语法书 话语内容 番目
  • 简介:语料库调查表明,韩汉疑问代词参与全称否定构式存在着"一对二"形义错配关系。韩语"???-"构式不仅可以表达与汉语"谁也~"构式相当"否定主体相关所有动作/事件"功能,还扩展出在汉语中由"没(有)人"构式担当"否定主体存在"功能。这证明了韩语"???"比汉语"谁也"具有更强扩张能力更高库藏显赫度。韩汉语际差异原因,从有定性与无定性、否定焦点句法实现等角度可以得到说明。

  • 标签: 疑问代词 全称否定 存在否定 库藏显赫度 韩汉对比
  • 简介:日本人也就是日语母语者有一种在认知语言学中称之为〈主观识解〉倾向。把自己置身于事态之中,通过身体直接体验去认识事态。这与客观地把握事态、甚至把话者自身也以俯瞰视点去认识西方语言大相径庭。日本人这种视点特征体现在各个方面,特别以绘画庭院、建筑为代表视觉艺术最为典型。本文拟探讨这种视点特征如何反映在文艺以及日语表达上。日本视觉艺术关键词之一「見立て」与〈所见〉有密切相联。所谓「見立て」就是以眼前实际看到"近景"由此拟看到"远景"双重视像构成。这种特点也体现在日语中,因此日语与视觉艺术存在着〈相同性〉。

  • 标签: 视点 見立て 近景·远景 主观识解 相同性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から"接续助词用法终助词用法①.前者指"理由→结论""理由→对对方动作请求"等广义因果关系;后者表示说话人语气连续性,阐明其功能转变过程、条件特点.

  • 标签: 说话人 接续助词 终助词 句子结构 语气 意义关系
  • 简介:本文首先从广义"语态"范畴角度分析了日语对偶自他动词中"有对自动词"无标记具有"被动"语义问题(例,「町が空襲で焼けた」)。通过考察"有对自动词"无标记派生"被动"语义过程,说明了日语动词词汇与"语态"范畴语义相关性重要特征。并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探讨了日语"语态"现象以因果关系为动因,从原型单一事件向边缘复合事件扩展机制,揭示了日语"语态"是通过动词形态变化,来表述认知突显语法范畴。

  • 标签: 语态 有对自动词 因果关系 事件结构 认知突显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明治时期与1980年后小说中「など」「なんぞ」「なぞ」「なんか」以及「なんて」实际用例,展示了中心助辞「など」从原本只有客观例示用法助辞发展到如今具有客观例示与主观评价双重意义助辞。这也就是所谓语法主观。围绕着中心助辞,「なんぞ」「なぞ」「なんか」及「なんて」也或多或少参与了从客观例示向主观评价发展过程。然而「なんか」在语法过程中呈现作用非常特殊。

  • 标签: 语法化 例示 否定的评价 明治时期 现在
  • 简介:一、引言名词谓语句是现代日语基本句式之一,其表达形式为。从语义看,因其多表现语言主体对主谓成分间“命名”、“所属”、“同一”等关系的确认、判断,故又多称为“名词判断句”。实际上,名词谓语句无论是以单句形式,还是作为引用句中从句形式,位于句末谓语构成成分脱落现象都是很常见。人们常把这一语言现象解释为“省略”。那么,为什么会被省略、省略条件是什么,省略会产生什么样效果,这些问题在日语教学中是需要认真加以澄清。本文试图对上述

  • 标签: 无形化 现象成因 隐身术 费苦心 句型 谓语动词
  • 简介:日本平安时代是“唐”与“双重文化体系并存时代。汉诗文是官方正统学问,“唐”又是东亚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成为日本人崇拜景仰对象。“唐”在人们意识当中成为一种判断标准价值体系,具有绝对权威性;另一方面,这种“唐”价值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生动摇、偏移变化。与此同时,对自我认同寻求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存在方式,摸索怎样在“唐”基础之上通过改变创新建构起“文化价值体系;除此以外,如果超越国家、社会差异,仅从人与人之间爱情、亲情、血缘关系角度来看的话,“唐”与“”则成为跨越国界、紧密相连共同体。平安时代日本人“唐意识”与“意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代表性,“权威、大和魂与血乳相融”正是这三个方面的概括浓缩,透过《宇津保物语》、《源氏物语》、《滨松中纳言物语》这三部物语作品我们将会看到其具体内涵。

  • 标签: 唐意识 和意识 《宇津保物语》 《源氏物语》 《滨松中纳言物语》
  • 简介:“红茶がいい”“红茶でいい”“红茶でもいい”山东中医药大学田梅您喝点什么(喝什么饮料)?其回答a、b、c三句从其结构形式上来看,只是助词用词不同而已。在其意义上有什么区别没有呢?一、构成:体言主格助词形容词在句中不表示主语,而是表示说话人本身欲...

  • 标签: 现代日语语法 红茶 日语惯用型 提示助词 接续助词 饮料
  • 简介:日语「ナ」形容词一直是一个争议问题,其中占有较大比重二字汉字「ナ」形容词由于在形态及语法功能上与名词及形容词有诸多联系,因此有必要对其词性进行详细考察分析。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选取日语二字汉字「ナ」形容词中词频最高50个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名词、「ナ」形容词、第三形容词典型特征,具体地制定了三个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将二字汉字「ナ」形容词细分为六类,用以考察「ナ」形容词内部连续性。在结合相关先行研究基础上,提出名词、「ナ」形容词、第三形容词是一个连续体发展路径;「ナ」形容词处在名词第三形容词中间位置兼具名词第三形容词特征。最后,本文分析了二字汉字「ナ」形容词出现多词性三大原因:①日语汉字词整体具有多词性特征;②从历时来看,二字汉字词词性会随时间发生变化。③二字汉字「ナ」形容词在修饰名词做定语时会出现「な」「の」摇摆。

  • 标签: 词类 ナ形容词 名词 第三形容词 连续性
  • 简介:表题中五个他动词,都含有“催促”意思,意义很相似。它们之间异同相当复杂,不易辨别。本文拟对这几个词语感用法,作一初步探讨,以供大家共同研究。“”意义用法,大致可归纳为三种:①表示催人赶快做什么(例1~6);②表示唤起或促使人注意、警戒、自慎、回忆等(例7、8);③表示促使某一事物成长、发展、变化等

  • 标签: 他动词 国语辞典 连体形 动作概念 下乙 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