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二战结束后,苏联和法国分别提出了对鲁尔实行四大国共管和建立独立鲁尔国的方案,以防德国利用鲁尔资源卷土重来。然而,单独控制鲁尔的英国却没有接受两国的计划。随着东西方分歧的扩大,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只在州一级水平上对鲁尔工业进行公有化改造。这是英国在英占区建立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英国 德国 鲁尔 北威州
  • 简介: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跳跃式的快速发展,这种经济起飞的深层次原因是德国制度的创新.

  • 标签: 德国 社会制度 经济理论
  • 简介: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取决于企业对研发的高投入,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制度,它不仅指产、官、学、研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反馈,还包括影响研究、探索以及学习过程的经济结构和制度组织的所有部门和方面。德国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运作的经验值得我国在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借鉴。

  • 标签: 国家创新体系 德国 制造业
  • 简介:同济大学是我国对德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德国高等学校及其他有关方面有着传统的友好联系。今年以来同济大学对德联系继续稳步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同济大学 友好往来 德国 高等学校
  • 简介:德国政府的改革攻坚取得了部分成果,社会及民众的改革承受力有所提高.但敏感问题的言论禁锢又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进行再思考.目前,德国朝野各党忙于调整政策、消除内耗、积蓄力量,迎接已到来的又一个改革攻坚年和超级选举年.

  • 标签: 德国 改革攻坚 党派相争 社会舆论 超级选举
  • 简介:本文尝试从文化学视角聚焦《痛苦的中国人》中的无聊问题,探讨语言危机状态下,个体混乱感知错位中,无聊作为意义消解重构合二为一的过程。文本研究得出作为存在状态的无聊同时提供了战胜虚无主义,重新追问存在意义的可能性。

  • 标签: 无聊 语言危机 门槛状态 解构
  • 简介:在近代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郭士立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他对在华传教事业贡献颇多,却受到同时代其他传教士的指责。他是勤勉的福音传播者,却也是积极协助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帮凶。本文尝试从身份建构和身份冲突的视角出发,对郭士立的在华传教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 标签: 郭士立 传教士 身份建构 身份冲突
  • 简介:作为中世纪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园子”以自己独特而诗意的方式,表达出中世纪的文化精神内涵。在对于“园子”的勾勒中,诗人们往往采用一个古老的文学图景“风景宜人之地”(10CUSamoenus)。此外,中世纪文学中的“园子”还尤其从《旧约·创世纪》《旧约·雅歌》中汲取了深厚的宗教内涵。中世纪诗歌艺术作品中对“灵之园”“爱欲之园”的描摹也揭示出中世纪欧洲,尤其是12世纪以来,虔诚的宗教信仰世俗爱欲两种看似相悖的价值景观共存的有趣现象。以上这些思考会集中体现在我对12世纪的诗人哈特曼·冯·奥埃的亚瑟王叙事诗《埃里克》的分析中。亚瑟王骑士埃里克的最后一次冒险“宫廷之乐”(Joiedelacurt)在全书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在这一次冒险中出现的“林园”(Baumgarten)是中世纪诗歌“园子勾勒”的一个典例,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出“风景宜人之地”作为传统文学图景的的“新生”,甚至包括《荷马史诗》中园子爱欲的关系以及奥维德笔下以“优美之地”为背景而创作的“恐怖之事”。同样重要的是,《埃里克》作为中世纪的叙事诗,深受《雅歌》《创世纪》中的“园子”形象的影响,尤其是《雅歌》中的“封闭的园子”关涉圣母玛利亚的神学阐释也融汇到了哈特曼对于“园子”的想象和描摹中。哈特曼笔下的“园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以“伊甸园”和“玛利亚之园”为模板的“灵之园”,另一方面是承载着中世纪宫廷爱情(minne)的深受世俗文化影响的“爱欲之园”。同时,在这篇论文中,我也以“园子”为中心,探讨了中世纪文学中与此紧密相关的概念和主题:如“冒险”(aventiure)“骑士爱情”(minne)。

  • 标签: 灵之园 爱欲之园 优美之地(10cus amoenus) 封闭的园子(hortus conclusus)
  • 简介: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成员国间独立的工资政策的相互影响是关系到欧元未来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就两者之间如何作用、其影响和潜在危险如何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

  • 标签: 欧元 货币政策 工资政策 就业 欧元区 货币
  • 简介: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邦德国签订的两项双边经济协定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它们的作用及两国在这些问题上出发点的异同。文章还把这两项协定同国际上同类型的协定作了一些比较。

  • 标签: 联邦德国 理论与实践 协定 经济 文章 同类
  • 简介:2001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结束了自90年代后半期持续下降的趋势,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德国的增长率和执行稳定财政指标的座次在欧元区处于末位.欧盟的稳定政策目标须着眼于欧元区整体形势,长期看对区内经济问题有积极作用,但不能专注解决德国问题.未来德国只有进一步进行一体化改革,缩小结构性差距,才能缓和政策矛盾.欧元区在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趋同将是长期任务.

  • 标签: 欧盟 财政政策 德国经济 财政赤字
  • 简介:汉斯-乌利希·特莱谢尔发表于1998年的自传体小说《失踪者》映射了阿莱达·阿斯曼所指出的德国社会在2000年前后所经历的“记忆的回流”,从一个经历了二战末期逃难的普通家庭的创伤记忆出发,以文学的形式展现了德国人在战后长期被压抑和排挤的受害者记忆。本文将分析《失踪者》中家庭创伤记忆的生成、传播和固化以及叙述者如何通过受害者回忆叙事找寻自我身份认同。

  • 标签: 家庭创伤 身份认同 受害者记忆
  • 简介: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筹资方式。人均寿命增长和出生率下降而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制度赡养率的提高和养老金支出的急剧增加。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面临挑战。2001年里斯特养老金的实施使德国从单一的养老保险体制开始向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变。2004年吕库普委员会提出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中引入与人口变化相关的可持续因子并建议在2035年前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里斯特养老金 可持续因子
  • 简介:“同济大学,命运前途”──1938年同济德国教师回德追忆李乐曾1939年3月23日,《德国工程师消息报》上刊出一篇题为"同济大学,命运前途"的文章。作者是曾任同济大学测量系系主任的埃得温.费耶尔教授。1938年暑期他和最后一批德国教师辞别当时已迁...

  • 标签: 同济大学 德国研究 教师 测量系 1938年 命运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容克投资计划是新时期中欧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的新形式。中欧战略对接首先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与国际产能合作。目前双方已搭起了初步的合作框架,但对接进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欧盟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认知、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管理结构问题,以及欧盟相关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等。对此,中欧需保持和加强政策对话,通过多元化方式落实和推动多层战略对接,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此降低投资风险和保证对接合作的可持续性。

  • 标签: “一带一路”倡议 容克投资计划 战略对接
  • 简介:“话语”“话语分析”的概念界定是区分当今世界话语研究学派的最主要依据。德语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话语分析流派主要接受和发展了福柯话语思想,也借鉴融合了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观点。它透过有别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语言现象,强调语言在社会现实和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德语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其学科定位和方法论整合的努力予以评析,从而为我国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话语 话语分析 福柯 哈贝马斯 德语语言学
  • 简介:德国东部经济的改造反改造──步履艰难的私有化进程肖辉英两德统一以后,德国政府从两个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改造,一是彻底改造原东德的上层建筑;二是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几年来其私有进化进程已基本完成,但整个过程步履维艰,留下的问题依然不少。1...

  • 标签: 私有化 民主德国 德国东部经济 托管局 房地产 私有化进程
  • 简介:早在古代希腊罗马人当中,中国就已作为丝绸之国而闻名。中世纪时,德国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和“契丹”。在德语文学作品中,赛里斯首先作为梦幻般的丝绸之国出现在13世纪沃尔夫拉姆的英雄史诗《帕其伐尔》中。在15世纪诗人罗森斯普吕特的《祝酒歌》中,“契丹大汗”则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国王“约翰长老”一起以巨富形象出现。通过对“赛里斯”、“契丹”和“约翰长老”的源流进行梳理,本文再现了中国形象在中世纪德国演变的过程,并揭示出德国历史、宗教、政治因素对建构中国形象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形象 德语文学 赛里斯 契丹 约翰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