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以寸拳为例,从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剖析武术“击打”动作中“二次发力”现象,为研究击打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名自愿者分成对照组(普通大学生)和实验组(咏春拳练习者),用高速成像捕捉仪及搏击项群测试仪测试关节角度、速度、加速度、时间及力量等指标.结果:踝、膝、髋、肩、肘关节角度迅速变化时间点,对照组左侧0.25、0.20、0.30、0.35、0.40s;右侧0.20、0.20、0.20、0.30、0.30s,右侧踝、膝、髋与肩、肘出现0.10s的间隔,出现“相互抵消”作用.实验组左侧0.35、0.25、0.35、0.30、0.35s;右侧0.25、0.30、0.30、0.30、0.30,出现高度一致性,产生“累计效应”.实验组五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对照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出现时间分别为0.421±0.176s、0.424±0.124s,时差0.003s,P>0.05;实验组分别为0.376±0.105s、0.333±0.103s,时差0.043s,P<0.001,最大加速度先于最大速度出现.结论:协调性(神经支配肌肉)和打击时机(动量和冲量关系)是武术“击打”动作中的“二次发力”现象的根源.
简介:目的:研究为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艾灸联合太极拳及Jacobson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干预运动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个研究中心共27名被确诊为运动性失眠的国家级运动员被随机分为单纯艾灸组(对照组)13例和艾灸联合运动疗法组(治疗组)14例,施灸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要求患者练习太极拳及肌肉放松训练,每日各1次。治疗持续4周,治疗前后及停止治疗4周后(随访)通过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经4周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在PSQI、HAMA、HAMD评分方面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评分经统计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经治疗,治疗组在PSQI和HAMA评分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D评分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c)随访时(治疗停止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在PSQI、HAMA、HAMD评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刚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太极拳及肌肉放松训练是治疗运动性失眠有效、安全的方式,近期、远期疗效佳,对改善睡眠及伴随的焦虑情绪疗效优于单纯艾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