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汉语中,学问一词即知识、见解、见识,而它们正是问的结果;学着问,就可以获得学问。问得多,学问就可能多;问得深,学问就可能深。所见所思如此,于是我一直问着,一路走一路问。在论文中问着,在著作中问着,在授课时、演讲时、聊天时也常常问着。与此同时,就多是商讨式、探求式的,绝无斩钉截铁、一言九鼎。对他人的、自己的东西予以评议时,也尽量以询问的形式表现出来。是这样的吗?还可以是别样的吗?一直没什么变化吗?我所问过的问题,书面的、口头的,不同场合问的问题应当在十万个以上了。所谓思考没有停止,就是询问没有停止;所谓思想不僵硬,就是一潭活水在荡漾,在流动;所谓常有新意,就是别出心裁,常换个角度看看,在似乎平静的水面看到一片涟漪;所谓创造,就是从寻求不一样开始,就是不停地叩问。
简介:导语高黎贡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一颗中国新哲学的巨星——艾思奇。从遥远的边陲侨乡腾冲,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艾思奇完成他和中国战斗的无产阶级同脉搏的新哲学系统。他的哲学思想,曾照耀过大众走向革命之路,也曾使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之折服。在三十年代,面对政治扼杀和哲学派别围剿,重塑哲学的形象,以《大众哲学》作为里程碑,使哲学从神圣的殿堂走出去,成为芸芸众生的思想武器。艾思奇是使“哲学”走出神圣的殿堂的首创者,他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广大青年所接受并成为他们走向革命指南的哲学家;是一个掌握几国文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哲学与诗在他身上溶为一体的翻译家和哲学家;是一个勤奋工作,对人民对党忠心耿耿,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胸怀坦荡的哲学家。毛泽东同志对艾思奇的哲学思想是很重视的,不但与他探讨哲学上的问题,摘抄了他的大量著作,而且给他写了热情洋溢的信,认为读了他的著作得益很多,并在其他场合多次称赞艾思奇是好哲学家。由我省老作家杨苏创作,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艾思奇传》,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材料,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哲学家艾思奇光辉的一生。《艾思奇传》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是会大有裨益的。从书中你不但了解了一个艾思奇,还可以眺望到一条奔?
简介:名称是组成语言的基本成分。《克拉底鲁篇》以询问名称的起源和性质的方式对命名进行了探讨,最终论述了语言和“型”的关系。首先,柏氏之苏格拉底,通过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进而否定名称是约定的、随意制定的。确认名称有其专门永久的本质而且他通过否定“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等观点而否定名称有其自然本质和神(最初名称提供者)能够提供正确的名称的观点,最终得出:名称是立法家在辩证法家(dialectician)的指导下依照理想的名称。用字母、音节以天然适宜的方式命名的,但是天然适宜的方式不能从约定论或自然论得出。再次,由名称组成的语言是不完善的,通过名称和语言学习事物可能会受到欺骗,知识不能从以“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为基础的名称(以及语言)得出,只能通过对事物本身的学习和研究去寻求事物的真相,寻求绝对的善、美和存在。获得真正的知识即关于绝对的存在、“型”的知识,让灵魂得到安宁,而不是让灵魂被流变的世界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