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叶天士提出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湿温病的关键法。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唯有"利小便",使邪有出路,阳气方可通畅,此谓通阳;"不在温"强调温通之意,并不是一味用附子、干姜之类;"利小便"并非单纯利尿,而是湿邪祛除的信号。湿邪导致阳气布散失常,阳气被遏,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失眠,不应一味用安神之类,而应强调治病求本,关键在于如何祛湿通阳,故叶天士提出"利小便"以"通阳"的论述,意在祛湿邪而通达阳气。

  • 标签: 通阳 利小便 失眠 祛湿 叶天士 《伤寒论》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以上肢水肿、疼痛、沉重感、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病机为脏腑气机不畅、瘀血阻遏、阳虚水泛、余毒蕴结,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同时本病患者仍内存癌毒。本病的治疗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重视治疗乳腺癌原发病基础上,运用化瘀行水、温阳化水、调畅脏腑气机、清热解毒法,可获良效。

  • 标签: 乳腺癌淋巴水肿 中医内治法 脏腑辨证 癌毒 医案
  • 简介:摘要张西俭教授临床主张“脉诊为先,诊合参”,将寸部脉象满大、滑大、滑满而关尺沉细弦、细滑、细弱,脉形状若蝌蚪的一类脉命名为“蝌蚪脉”。张教授擅长运用“蝌蚪脉”辨甲状腺结节,将寸、关、尺比作头、体、尾三部,通过各部脉气、脉质及气质互动的辨析,综合得出整体的病机结构,进而有针对性地立法处方,常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附验案进行分析。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蝌蚪脉 脉诊 脉象 病机结构 中医药疗法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证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为法,首选温胆汤加减治疗;血虚火动证以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为法,首选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清降失和证以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为法,首选人参清肺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附验案进行分析。

  • 标签: 不寐 胃神 斡旋中焦 董荣芬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正气亏虚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基础,主要涉及心、脾、肾亏虚;痰瘀互结、痹阻脉道是AS斑块形成的病机关键。临床从“虚-痰瘀”论AS,可以“痰瘀并重,补虚为要”为治疗原则,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法,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补肾化痰活血法等治疗方法,多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斑块生长。另外,还可尝试从补虚角度对本病进行防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 正气 中医药疗法
  • 作者: 戴文聪 樊蓉 孙爱华 贺福初 侯金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 器官衰竭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州 510515,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要将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下降65%的宏伟目标,其关键就在于降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C)的死亡率。肝癌是我国第位高发恶性肿瘤且位居肿瘤致死病因的第二位。HCC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尽管肝癌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巨大进步,但疗效和预后仍差强人意。因此,多维度全方位解析肝癌发生发展机制,提高肝癌的早筛早诊早率是当前我国降低肝癌危害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多组学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肝癌领域,为肝癌发生发展机制、早期发现和诊断、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了依据。本期重点号将着重就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影像组学的多组学研究在肝癌早筛早诊早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肝细胞癌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影像组学 多组学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分析得出AL化疗后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 化学疗法 厥阴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青光眼发病由肝失疏泄、肺脾气虚等脏腑气机升降失调,左右眼气机运行失衡,从而导致眼内压力增高所致,临证遵从气机升降理论,调节脏腑气机,并分清左右眼之不同,辨明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及升降不调三者,多可事半功倍,并举验案二则进行分析。

  • 标签: 青光眼 气机升降 下气汤 《四圣心源》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结合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与人体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故治疗应以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为旨,以升阳降浊、提壶揭盖、调节情志为法,盖因人体气机升降有序,血津液得以正常输布,则大肠之秘结可解也。

  • 标签: 便秘(中医) 功能性便秘 老年病 气机升降 中医药疗法 医案 经验心得
  • 简介:摘要运用知识图谱方法推拿未病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分析该领域发展方向。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2年至2018年推拿未病的相关文献,将文献数据导出并转化后,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生成推拿未病相关研究的作者及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图谱中共52位作者被纳入,仅3位作者发文量≥3篇;图谱中89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有17个关键词在该领域研究发文量≥10篇,形成7个聚类标签。推拿未病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推拿未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期发挥其在推拿未病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治未病 预防 可视化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于2020年10月1─1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收集成年近视受检者18例,在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单焦软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状态下分别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周边屈光度的测量范围为鼻颞侧30°(5°间隔)。周边屈光度与中心屈光度的差值为相对周边屈光度(RPR)。通过拟合获得鼻颞侧相对周边屈光度曲线,曲线下面积即视网膜相对周边屈光面积(ARPR)。根据高斯光学系统,计算各注视方位相应的角膜坐标,获取各位点的全角膜屈光,并计算角膜相对周边屈光(CRPR)和角膜ARPR。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状态RPR和CRP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视网膜ARPR与角膜ARPR的关系。结果:配戴单焦软镜时鼻侧(5°至25°)及颞侧(5°至20°)的RPR呈远视状态,配戴多焦软镜使各点RPR发生近视性漂移(均P<0.001),除鼻侧5°、颞侧30°外。配戴多焦软镜时,鼻侧(25°~30°)及颞侧(10°~30°)CRPR与配戴单焦软镜时相比呈现出更大的正屈光(均P<0.001)。配戴多焦软镜时,视网膜ARPR与相应的角膜ARPR呈正相关(r=0.54,P=0.031)。结论:多焦软镜使角膜周边的相对正屈光增加,从而增加了视网膜的周边近视性离焦量。临床上,配戴多焦软镜引起的角膜屈光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视网膜离焦的变化。

  • 标签: 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 近视 相对周边屈光度 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 相对周边屈光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呼吸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类试验的研究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1—4月的84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术后围手术期呼吸训练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的82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为干预组,在常规呼吸训练基础上加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的训练。2组患者的训练贯穿整个住院期间,每天进行3~5次。观察主要结局指标:最大吸气负压(MIP)、呼气峰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次要结局指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拔管后3 d的MIP值、PEF值、FVC值分别为(64.77 ± 9.80)cmH2O(1 cmH2O=0.098 kPa)、(139.52 ± 23.74)L/min、(1.07 ± 0.20)L,干预组分别为(69.89 ± 10.92)cmH2O、(150.37 ± 28.65)L/min、(1.15 ± 0.22)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77、-2.657、-2.409,均P<0.05);对照组拔管后5 d的MIP值、PEF值、FVC值分别为(71.13 ± 8.64)cmH2O、(270.48 ± 44.36)L/min、(2.02 ± 0.29)L,干预组分别为(74.72 ± 12.48)cmH2O、(287.07 ± 58.61)L/min、(2.21 ± 0.35)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61、-2.060、-3.605,均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8.15 ± 0.98)、(7.80 ± 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1,P<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肺康复措施,呼吸肌有改善作用。

  • 标签: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呼吸肌力训练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片的后足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主设计的Saltzman位拍摄架,分别进行10°、15°、20°、25°、30°后足线位X线拍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比较对照组标准Saltzman位(20°位)X线片改良胫骨后足角(THA)测量法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测量后足线角度的结果;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对照组THA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负重CT下测量THA结果的差异。观察所有影像学资料在五种投射角度下胫距关节的可见率,并评估改良THA测量方法在不同投照角度的差异。通过改良THA法,测量平足患者的后足外翻角度。结果平足组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组内一致性均为优,改良THA测量法一致性最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928);对照组中改良THA法测量的后足线角度大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92, P<0.01);改良THA测量结果与负重CT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距关节可见率:对照组10°、15°、20°投射均可见(100%,40/40),25°投射部分可见(70%,28/40),30°位均不可见(0%,0/40);平足组10°投射均可见(100%,40/40),15°、20°投射部分可见(分别为80%、32/40,45%、18/40),25°和30°均不可见(0%,0/40)。对照组的改良THA法测量值在10°、15°、20°投射分别为4.84°±1.81°、4.96°±1.77°、4.9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0, P>0.05);平足组在10°、15°、20°投射均可见18足,其改良THA法测量值分别为13.58°±3.57°、13.62°±3.83°、13.3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7, P>0.05)。结论改良THA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存在较高的组内一致性,可以用于后足线评估。对于平足患者,基于10°位X线拍摄,采用改良THA法测量后足线角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

  • 标签: 扁平足 后足力线 影像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联合核心肌训练年龄偏高老年人身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年龄偏高的50例老年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老年对象均给予下肢肌及核心肌训练,观察组则在肌训练基础上辅以VR游戏训练。于干预前、干预9周后检测对比2组老年对象各项身体稳定性指标(包括身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及协调性等)。结果经9周干预后,发现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2.39±3.05)分]、动静平衡检测总时长[(21.19±4.56)s]、六角反应球测试计时[(6.33±1.89)s]及踩脚印行走计时[(48.17±7.05)s]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仅有BBS评分[(49.40±4.19)分]、动静平衡检测总时长[(19.27±4.60)s]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其它指标虽较干预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肌及核心肌训练基础上辅以VR游戏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老年对象身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及协调性,提高其身体稳定性及降低跌倒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老年人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肌力训练 身体稳定性 平衡功能 灵活性 协调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等速肌训练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COPD稳定期患者(Ⅱ、Ⅲ级)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疾病健康教育。运动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行12周下肢等速肌训练。2组于干预前后测定膝关节肌群肌肉功能、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运动组干预后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t=-2.567,P<0.05),而CAT评分、Borg呼吸困难评分、汉密顿抑郁评分和汉密顿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运动组干预前相比,运动组干预后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t=-9.667,P<0.05),而CAT评分、Borg呼吸困难评分、汉密顿抑郁评分和汉密顿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运动组干预前相比,运动组干预后双下肢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总功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对照组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右下肢伸肌群峰力矩显著降低(t=-2.699,P<0.05),左下肢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下肢等速肌训练可以减轻中重度COPD患者气促程度及负性情绪,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可以作为肺康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生活质量 肺康复 下肢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呼吸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类试验的研究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1—4月的84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术后围手术期呼吸训练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的82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为干预组,在常规呼吸训练基础上加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的训练。2组患者的训练贯穿整个住院期间,每天进行3~5次。观察主要结局指标:最大吸气负压(MIP)、呼气峰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次要结局指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拔管后3 d的MIP值、PEF值、FVC值分别为(64.77 ± 9.80)cmH2O(1 cmH2O=0.098 kPa)、(139.52 ± 23.74)L/min、(1.07 ± 0.20)L,干预组分别为(69.89 ± 10.92)cmH2O、(150.37 ± 28.65)L/min、(1.15 ± 0.22)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77、-2.657、-2.409,均P<0.05);对照组拔管后5 d的MIP值、PEF值、FVC值分别为(71.13 ± 8.64)cmH2O、(270.48 ± 44.36)L/min、(2.02 ± 0.29)L,干预组分别为(74.72 ± 12.48)cmH2O、(287.07 ± 58.61)L/min、(2.21 ± 0.35)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61、-2.060、-3.605,均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8.15 ± 0.98)、(7.80 ± 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1,P<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肺康复措施,呼吸肌有改善作用。

  • 标签: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呼吸肌力训练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镜特征对治疗后内镜缓解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并行结肠镜检查的79例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资料。Mayo内镜评分(MES)≤1被定义为内镜缓解,根据治疗后是否达内镜缓解将患者分成缓解组和未缓解组。Cox回归分析影响UC患者内镜缓解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9例UC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42.0 (27.0)岁,中位病程30.0 (63.0)个月。缓解组33例,未缓解组4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构成比例不同(P<0.05),其余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提示,缓解组患者活动期内镜下血管纹理完全缺失比例(39.4%比76.1%,HR = 0.303,95%CI:0.146 ~ 0.626,P = 0.001)和炎性息肉发生比例(27.3%比67.4%,HR = 0.264,95%CI:0.118 ~ 0.588,P = 0.001)均低于未缓解组。而矫正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则提示血管纹理完全缺失(HR = 0.455,95%CI:0.208 ~ 0.995,P = 0.048)及炎性增生性息肉(HR = 0.364,95%CI:0.153 ~ 0.868,P = 0.023)仍是影响内镜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活动期存在炎性息肉和血管纹理完全缺失的患者内镜不缓解的风险分别增加63.6%和54.5%。结论炎性增生性息肉、血管纹理完全缺失两项活动期内镜特征是影响UC患者内镜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内窥镜 内镜特征 内镜缓解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是一类少见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本文总结PMBL的临床、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阐述PMBL分子基因研究的新发现;讨论PMBL的主要鉴别诊断。PMBL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不仅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而且也为研发难治/复发性疾病的新型药指明了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的HIV-1感染者,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totalHIV-1 DNA的变化。方法从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选取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且HAART 96周HIV-1 RNA < 50 copies/mL的初HIV-1感染者为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当的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的HIV-1感染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基线和HAART 24、48、96周时total HIV-1 DNA水平。结果基线及HAART 96周,试验组total HIV-1 DNA均高于对照组3.48(3.21~3.80)lg copies/106 PBMCsvs 2.90(2.54~3.30)lg copies /106 PBMCs(p<0.001),2.82(2.38~2.96)lgcopies/106 PBMCs vs 2.37(1.99~2.65) lg copies /106 PBMCs(p=0.001)。HAART 24周、48周,试验组detal HIV-1 DNA较对照组高0.67(0.41~1.03)lg copies/106 PBMCs vs 0.39(0.09~0.73)lg copies/106 PBMCs(P<0.001), 0.8(0.46~1.16)lg copies/106 PBMCs vs 0.43(0.04~0.63)lg copies/106 PBMCs(P<0.001)。且HAART前后total HIV-1 DNA水平均与基线病载正相关。结论基线极高病载患者HAART 96周内存在较高total HIV DNA水平,建议选择强效HAART方案来有效降低储存库。

  • 标签: 基线极高HIV-1 RNA total HIV-1 DNA HIV-1感染者 HA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