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治时血脂水平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人群血脂合适水平与异常分层标准,按初治时血脂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血脂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29例SCLC患者中,初治时总胆固醇<5.2 mmol/L 90例(69.8%),≥5.2 mmol/L 39例(30.2%);甘油三酯<1.7 mmol/L 95例(73.6%),≥1.7 mmol/L 34例(26.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 27例(20.9%),≥1.0 mmol/L 102例(79.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mmol/L 90例(69.8%),≥3.4 mmol/L 39例(30.2%)。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与SCLC患者的体质指数有关(P<0.05)。SCLC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临床分期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5个月,明显长于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的患者(8.8个月,P=0.024)。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2个月,虽长于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的患者(15.6个月),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SCL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初治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SCLC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是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水平升高提示疾病进展快,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治时血脂水平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人群血脂合适水平与异常分层标准,按初治时血脂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血脂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29例SCLC患者中,初治时总胆固醇<5.2 mmol/L 90例(69.8%),≥5.2 mmol/L 39例(30.2%);甘油三酯<1.7 mmol/L 95例(73.6%),≥1.7 mmol/L 34例(26.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 27例(20.9%),≥1.0 mmol/L 102例(79.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mmol/L 90例(69.8%),≥3.4 mmol/L 39例(30.2%)。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与SCLC患者的体质指数有关(P<0.05)。SCLC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临床分期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5个月,明显长于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的患者(8.8个月,P=0.024)。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2个月,虽长于初治时甘油三酯≥1.7 mmol/L的患者(15.6个月),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SCL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初治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SCLC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初治时甘油三酯水平是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水平升高提示疾病进展快,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前有关COVID-19流行病学和临床表型报道较多,而发病机制相关研究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既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研究,探讨COVID-19的发病机制,聚焦于病毒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组织器官的直接损伤和病毒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参与了疾病病理过程和病情进展。病毒载量和高炎症反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淋巴细胞数量与急性肺损伤高度相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2019-nCoV感染后患者体内能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鉴于炎症和激素治疗的两面性,作为广谱免疫抑制剂的激素需谨慎使用。针对重要炎症介质IL-6的生物制剂和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浆为疾病治疗带来希望。对病毒学、致病机制、免疫病理和特异性免疫防御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COVID-19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我国四所新建医学本科高校办学初期的科研竞争力,为医学院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沪陕浙闽地区四所始建于2015年的年轻公办医学院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NKI与WoS国内外数据库,对四校于2016至2020五年内发表于中外核心期刊的高水平学术文献从发文量、学科分布、来源出版物、基金资助等角度进行计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四校的中外核心文献发文趋势递增,但在顶尖国际期刊上发文量较少。陕校多数指标领先于其他三校、沪浙两校指标较为接近、闽校则不占优势,表明四校间存在科研竞争力的阶段性差距。结论上述差距与四校建校基础、办学定位、科研力量悬殊等差异有关。新建医学本科高校应不断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包括科研竞争力在内的办学综合实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Ⅲ期初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前期随机对照试验(NCT00418457)建立的区域麻醉与乳腺癌复发临床数据库,筛选出274例术后病理分期为Ⅲ期、年龄18~85岁、ASA分级Ⅰ~Ⅲ级的初治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研究中心分层的中央随机化网络系统随机分为2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组(TPVB+TIVA组,n=141)和全身麻醉组(GA组,n=133)。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复发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急性疼痛程度(采用VAS评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和12个月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PPBCS,采用改良版简明疼痛调查量表评估)发生率。结果与GA组比较,TPVB+TIVA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值0.711,95%CI 0.418~1.210,P=0.209),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及PONV发生率降低(VAS评分MD值-0.890,95%CI -1.344~-0.436,P<0.001;PONV发生率OR值0.236,95%CI 0.083~0.674,P=0.007),术后住院时间及PPBC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HR值1.000,95%CI 0.778~1.286,P=1.000;PPBCS发生率OR值2.100,95%CI 0.599~7.362,P=0.246)。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降低Ⅲ期初治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和PONV的发生率,对术后复发、术后住院时间及PPBCS的影响无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后色素沉着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其内在中医理论基础,运用中药治疗缓解患者症状,为临床治疗化疗后色素沉着增加新的治疗手段。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2021年因化疗后出现色素沉着的病例,根据中医理论基础中药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并常规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总结相关规律。结果经过中药治疗的化疗后色素沉着患者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列举一典型医案佐证。结论针对化疗后色素沉着患者,中医病机上多系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应用中药六味地黄丸随证加减“以内治外”论治,常可收获良效,可为临床中医治疗化疗后色素沉着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骨关节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预防并发症。该研究旨在评估缩短静脉抗生素治疗时间对骨关节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儿童骨关节感染的发病率、诊断方法及病原体。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06年至2020年冰岛儿童医院所有入院的儿童骨关节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简化治疗组静脉注射抗生素时间<7 d。对照组接受静脉注射抗生素时间≥7 d。结果共纳入骨关节感染患儿205例:106例骨髓炎,83例化脓性关节炎,16例两者兼有。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每10万个儿童中17例,在研究期间有所下降(P=0.004)。在37%(75/205)的病例中鉴定出单一病原体,其中65%(49/75)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75)为金氏金杆菌。简化治疗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结论研究结果支持简化治疗儿童骨关节感染是安全和有效的观点,表明进一步简化治疗是可行的。有关冰岛儿童,主要是幼儿骨关节感染的发病率下降,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与分析四川省规范化培训结业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为该省助产士规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职业素养情况、医院情况共计14个条目)、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54个条目),对四川省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参加规范化培训并结业的助产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9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采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核心胜任力量表平均总得分为(203.470±32.398)分;各维度得分中,产后保健和孕期保健相对较高,公共卫生保健相对较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规培期间是否取得母婴保健证、是否有单独针对助产士的培训体系以及轮转科室安排情况,是规培结业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规培结业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中等水平;该省助产士规培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管理,急需构建标准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体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法诊断肺结核的可靠性及了解复治患者群体特点,为复治结核病患者人群调查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12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结核科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905例,采用Xpert法进行结核病快速筛查,并用MGIT960进行痰快速培养及传统药敏试验,比较Xpert法和传统药敏方法学差异。查阅Xpert阳性患者资料,比较初治/复治患者性别、年龄、RIF耐药、职业以及患糖尿病差异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IF耐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Xpert检测总的检出率为28.7%(260/905);260例阳性患者中利福平(RIF)耐药率为20.8%(54/260),突变类型以Probe-E和Probe-D为主;传统药敏法与Xpert法检测RIF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ert法和传统药敏病例中,Xpert法预测异烟肼(INH)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Xpert阳性初治和复治患者相比,两者年龄(t=-3.835,P<0.05)、性别、RIF耐药率和农民占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16.862、4.808、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复治是影响RIF耐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OR=3.739,P=0.004)。结论Xpert法诊断肺结核病及RIF耐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复治患者年龄较大,农民家庭男性占比较大、对RIF耐药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法诊断肺结核的可靠性及了解复治患者群体特点,为复治结核病患者人群调查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12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结核科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905例,采用Xpert法进行结核病快速筛查,并用MGIT960进行痰快速培养及传统药敏试验,比较Xpert法和传统药敏方法学差异。查阅Xpert阳性患者资料,比较初治/复治患者性别、年龄、RIF耐药、职业以及患糖尿病差异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IF耐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Xpert检测总的检出率为28.7%(260/905);260例阳性患者中利福平(RIF)耐药率为20.8%(54/260),突变类型以Probe-E和Probe-D为主;传统药敏法与Xpert法检测RIF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ert法和传统药敏病例中,Xpert法预测异烟肼(INH)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Xpert阳性初治和复治患者相比,两者年龄(t=-3.835,P<0.05)、性别、RIF耐药率和农民占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16.862、4.808、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复治是影响RIF耐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OR=3.739,P=0.004)。结论Xpert法诊断肺结核病及RIF耐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复治患者年龄较大,农民家庭男性占比较大、对RIF耐药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力生长因子(MGF)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诱导剂25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RAW264.7前体破骨细胞系进行诱导培养,培养7 d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进行鉴定。取培养的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45 ng/ml的MGF对破骨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活性的影响,即AKT、磷酸化(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和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RT-PCR法从分子水平测定破骨细胞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用20 μmol/L PI3K/AKT磷酸化抑制剂LY294002联合45 ng/ml MGF作用于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TOR、p-mTOR和TRAP在0,4,8和12 h的表达水平。结果M-CSF和RANKL对RAW264.7细胞培养7 d后,能够得到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GF 作用于破骨细胞后,AKT和mTOR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p-AKT和p-mTOR的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持续增高,分别由0 h的(2.18±0.34)pg/ml和(0.83±0.10)pg/ml增加至12 h的(3.86±0.36)pg/ml和(1.56±0.19)pg/ml(P<0.05),TRAP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显著降低,由0 h的(5.66±0.47)pg/ml降至12 h的(3.76±0.38)pg/ml(P<0.05)。RT-PCR法测定破骨细胞TRAP表达结果显示,MGF抑制破骨细胞TRAP的表达,由0 h的1.02±0.06降至12 h的0.53±0.1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联合MGF作用于破骨细胞后,AKT和mTOR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p-AKT和p-mTOR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由0 h的(3.28±0.18)pg/ml和(3.29±0.22)pg/ml降至12 h的(2.06±0.34)pg/ml和(2.04±0.20)pg/ml(P<0.05),而TRAP的表达水平随MGF作用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F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破骨细胞TRAP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LY294002抑制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进一步验证MGF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机制。这一发现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对住院医师胜任力的影响,为完善住培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国310所住培基地的15 830位带教教师,使用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量表对住院医师在住培初期和住培结束时的胜任力分别进行评价。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项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与预期评分,采用Marginal Homogeneity检验比较住培初期和住培结束时各项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结果住培初期,住院医师的治疗决策、危急重症识别与处置、患者转运与交接、本专科基本操作、告知坏消息、临床教学和公共卫生事件应对7个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为1(1,2)分,其他8个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为2(1,2)分;住培结束时,住院医师的危急重症识别与处置和公共卫生事件应对2个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为3(3,4)分,其他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分别为4(3,4)或4(4,4)或4(4,5)分,各项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均高于住培初期时的带教教师评分,如接诊患者的带教教师评分分别为4(4,4)分和2(1,2)分(χ2=107.81,P<0.001)。结论经过住培,住院医师的胜任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无论住培初期还是住培结束时,大部分指标的带教教师评分仍然低于预期评分。因此应当加强医教协同,进一步设计好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制度衔接,确保住院医师在进入住培基地时和离开住培基地时均能够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接收的行TKA的患者10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59.78±5.64)岁,给予患者强化肌力训练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61.12±5.23)岁,给予患者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受试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6 min步行测试(6MWT)情况及膝关节置换术后评定量表(HSS)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TE发生率为1.85%(1/54),明显低于对照组12.96%(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85±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9±1.43)分,6MWT为(530.64±40.73)m,明显长于对照组(493.77±38.9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评分分别为(8.94±1.05)分、(18.40±3.26)分、(13.76±3.04)分、(8.93±1.38)分、(8.99±1.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32±0.95)分、(16.37±3.02)分、(11.69±3.17)分、(8.11±1.42)分、(8.45±0.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疼痛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TKA患者下肢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减少VTE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D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72例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TUR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1~89)岁。术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膀胱收缩力指数(BCI)和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将患者分为3组:DU患者[BCI<100且PdetQmax≤40 cmH2O(1 cmH2O=0.098 kPa)]共31例,分为A组(PdetQmax≤20 cmH2O)9例,B组(20 cmH2O<PdetQmax≤40 cmH2O)22例;非DU患者为C组(BCI≥100且40 cmH2O<PdetQmax≤60 cmH2O)共41例。3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为(26.40±5.54)、(21.04±4.61)、(18.53±4.4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4.70±1.34)、(3.37±1.11)、(3.49±1.34)分;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4.60±2.63)、(8.48±2.47)、(11.38±4.00)ml/s;残余尿量(PVR)分别为(152.90±75.26)、(90.78±51.97)、(53.23±38.98)ml。A组术前IPSS和QOL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Qmax明显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Qmax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PVR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PVR明显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组术后的IPSS、QOL、最大自由尿流率(fQmax)和PVR,比较3组的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指标(fQmax、PVR)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72例平均随访31.1(3~52)个月。A、B、C组术后IPSS分别为(25.50±2.84)、(16.78±4.04)与(14.98±3.41)分;QOL分别为(2.90±1.29)、(2.67±0.88)、(2.53±0.92)分;fQmax分别为(5.44±2.60)、(10.30±3.68)、(13.07±3.51)ml/s;PVR分别为(104.00±46.00)、(76.81±46.74)、(35.64±26.17)ml。与术前比较,A组QOL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S、fQmax、PVR较术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IPSS、QOL、fQmax、PVR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detQmax≤20 cmH2O的DU患者,TURP仅能使QOL获得明显改善,其余主客观指标改善不理想,术前应充分沟通,告知合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