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判断一国粮食安全的实现程度,要基于对粮食安全的清晰认知。粮食安全问题易被简化为粮食总产量问题。上述概念相关但非同一命题。国际粮食安全认知维度及演进显示,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从横向看,它包含可供量、粮食获取、粮食利用(如营养安全)与稳定性四个维度;从纵向看,它包括宏观、中观与微观(如家庭获取能力)三个层面。一个完备的国家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也应与这四个维度、三个层面相对应。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与监测主要强调国内供给总量安全,属于可供量维度与宏观层面的交集;其他维度则较为单薄,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粮食获取维度以及粮食利用维度下的营养安全。借鉴巴西跳出“粮食生产大国无粮食安全之虞”的认知窠臼、直面其粮食安全严峻态势、进而推行影响深远的“零饥饿”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中国应加快构建一套比较全面的、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现状的粮食安全认知、监测及治理体系,即将粮食安全治理重心从宏观转入宏观、中观、微观并重,构建一套全面的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建立跨部门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 标签: 中国粮食安全 认知维度 监测指标 巴西“零饥饿”计划 治理体系
  • 简介: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总体发展顺利,但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作用,通过软实力的成功运用消除双方合作的各种障碍,解决好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国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东亚地区机制建设这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软实力 中国 东盟 区域合作
  • 简介:整个90年代,中日关系起伏动荡,摇摆不定,处于一种没有航向的漂流状态。期间经过了邦交正常化20周年(1972-1992)的洗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45-1995)及日本围绕“不战决议”的风波,日美关系重新调整定向(1996年)与“新防卫合作指针”出台(1998年)的冲击。在10年内,两国学者或形形色色的“第二渠道”频频开会,出谋划策,努力探索并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然而始终未能使这对亚洲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摆脱“漂流”,驶入面向新世纪的正确航道。

  • 标签: 中日关系 双边关系 邦交正常化 日美关系 风波 决议
  • 简介:美国2012年大选已经拉开帷幕,对奥巴马而言,不受丑闻困扰、没有出现重大政策失误、拥有强大竞选团队和筹款优势,以及击毙拉登、通过“幕后领导”推翻卡扎菲的统治、结束伊拉克战争等,都为他参选加分不少。但如美国经济疲弱长久得不到改观,也将拖累奥巴马的选情。

  • 标签: 美国大选 经济表现 伊拉克战争 政策失误 美国经济 奥巴马
  • 简介:随着金融经济危机后众多国家步人调整与发展竞争新阶段,国际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也难免经历某种深刻重塑与转型。随着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的变化,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放眼长远,特别是要充分估计到中美关系将在10年后迎来高风险期的可能性。

  • 标签: 中美关系 高风险 金融经济危机 国际战略格局 战略机遇期 国际秩序
  • 简介:向顺畅的出口产业转换在六十年代,先从纤维纺织等进口替代产业的工业化开始,八十年代,成功发展家庭电气和电子学、机械等具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发展中世界的东盟和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给亚洲政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使“亚洲的停滞”化为废话的亚洲经济却戏剧般地增长起来。在这种增长的情况下培育起来的新的政治力学眼下正在将新的形象投射到政治与社会上去。这种新政治力学是如何改变以传统的政治基础

  • 标签: 出口产业 东亚经济 进口替代 新兴工业化国家 产业转换 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