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以474名大学生、青年教师和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筛选情境故事,建立无结构性问题道德主题评定参照系统,创立道德敏感性定量记分方法,从而开发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检验。结果表明:以无结构性问题为形式进行道德敏感性测评研究符合道德敏感性的本质;所开发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工具兼具定性评定和定量分析的特征;鉴于道德敏感性的情境特异性,测评工具的同质性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道德敏感性 无结构性问题 道德主题 测评
  • 简介:<正>一、研究的目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小学,要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好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察其言,观其行。”言和行,重在行。小学生的品德,总是以道德行为来表现的,所以,训练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教育训练出来的。我们根据一九八七年国家教委提出的关于“小学生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草案)意见,为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寻求小学生道

  • 标签: 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教育 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 国家教委 道德行为习惯
  • 简介: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生道德推脱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5、16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13、14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2)父母冲突会对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推脱在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父母冲突 道德推脱 攻击行为
  • 简介:本研究在四个实验中通过应用句子启动范式来考察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与匹配易化。实验1中,被试先阅读一个含有垂直空间信息的句子,然后立即对随后出现的一个词进行道德词或者不道德词的分类判断。实验2和实验3分别要求被试关注句子中空间信息的终止位置或起始位置。实验4设置了延迟反应,要求被试在句子消失4秒后再进行词汇分类判断。结果显示,前三个实验都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抑制,即"下-道德"或者"上-不道德",而在实验4中出现了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易化,即"下-不道德"。这一结果证实空间信息句子的加工确实能够激活道德隐喻。但是由于句子加工时间较长,如果空间信息与道德概念占用相同的资源,就会导致道德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如果有足够时间加工句子中的空间信息,就能够启动随后的道德概念加工,出现匹配易化。可见,资源的竞争与激活是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出现匹配抑制和匹配易化的关键。

  • 标签: 道德隐喻 句子启动范式 匹配抑制 匹配易化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身体清洁刺激启动后对道德纯洁词加工的影响及其内在神经机制,探讨身体清洁信息与道德纯洁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通过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在N400波幅和潜伏期上有无差异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所诱发的N400成分差异显著,与非清洁词-道德纯洁词相比,清洁词-道德纯洁词所诱发了更小的N400波幅。结果表明:身体清洁词与道德纯洁词之间存在紧密的语义联结。身体清洁词启动后,个体更关注道德纯洁信息。

  • 标签: 身体清洁 道德纯洁 N400
  • 简介:以1030名12~21岁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与媒介不良接触、道德推脱、移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青春中期和晚期显著高于青春早期;男女生的外部问题行为在青春早期没有明显差异,但在青春中期和晚期,男生的外部问题行为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在媒介不良接触与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过程又受到移情水平的负向调节,因此道德推脱对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 标签: 青少年 媒介不良接触 道德推脱 移情 外部问题行为
  • 简介:引言在现代心理学界中,由于长期以来受"非道德化"思潮的影响,与道德心理学相关的诸种研究成果一直被担心与种种"洗脑"行为相关联而不很受重视。这种情况在近60年中随着科尔伯格与吉利根(KohlbergGilligan)道德水平理论(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进展)~(1)等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改善。

  • 标签: Kohlberg-Gilligan 吉利根 南传上座部 科尔伯格 道德水平
  • 简介:本研究以Kohlberg的“朱迪两难”探查了7-15岁儿童认知和解决家庭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道德推理发展。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即儿童的有关发展不仅制约于有关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制约于分化和整合自己和别人观点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依照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儿童的有关发展可以划分出4种不同的水平。本研究还深入探查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影响差异的有关因素。

  • 标签: 7~15岁儿童 家庭人际关系冲突 道德推理
  • 简介:通过行为实验探讨了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这两种基本道德价值的语义启动对涉及弱势群体的道德两难问题判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道德价值语义启动对道德判断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公平正义启动状态下,人们的道德判断不会对弱势者有明显的道德宽容偏向。当个体处于恻隐关怀启动状态时则会出现明显的道德判断弱势者效应,即对弱势群体的道德判断充在显著的宽容偏向。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弱势群体判断在道德价值语义启动与道德判断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不仅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道德价值语境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指出在面对重大社会负性事件时,政府、社会媒体、学术界应该呈现怎样的道德价值语境是一个既具有突出现实性和重

  • 标签: 不同价值 价值语义启动 判断不同
  • 简介:旨在编制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模拟量表并初步考察不同民族中学生内疚和羞耻的特点。对2000名混合学校中学生进行施测。项目分析显示,高、低分组被试在大部分项目上差异显著,量表中的20个项目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信度分析显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和0.87,分半信度分别为0.81和0.83;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总体而言,中学生的内疚感显著高于羞耻感,且均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增加;女生的内疚感和羞耻感显著高于男生。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可用于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测试。

  • 标签: 内疚 羞耻 信度 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