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日前,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氧化铝工程开工建设。鲁能晋北煤电铝基地是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龙头项目,规划建设年产300万吨铝土矿、200万吨氧化铝,配套建设电厂、煤矿、电解铝、铝型材加工为一全的煤电铝大型产业基地。其中氧化铝年产100万吨项目,
简介:美国杜邦公司和中国山东省东营市今天联合宣布:开始就在东营经济开发区兴建一世界级的钛白粉生产设施进行商务谈判。作为一种白色颜料,钛白粉被广泛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工业。
简介:主要设备裂解炉,聚合釜,水处理设备,压滤机,干燥机,冷却器,自动化仪器仪表,裂解压缩机,挤压机建设内容主要产品年产活性氧化锌8000t。项目简介该项目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冶金工业园区,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建设一条以次氧化锌为原料年产活性氧化锌8000t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董事会与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了结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此背景下,研究民办高等教育与董事会的关系,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学生的总体理论知识水平提高,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羞,与社会商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非常突出。结合国家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性地提出了在高校中实施双证教育的对策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
简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中学历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阐述,旨在为中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简介:本文以生态学、创业理论为基础,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绿色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构建出绿色创业教育四位一体模型。
简介:5月22日,集团公司团委邀请了6名杭氧退休老领导、老专家对杭氧成立60年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祖恩杯"厂史教育活动。
简介:目前,换热设备正朝着大型化、高效率、高合金化、低温差和低压力损失方向发展。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结构紧凑和强化换热的新型换热器开发日新月异。模型化技术和强化传热技术的开发构成了换热器发展的高技术体系。
简介:我国五钠产品近年发展很快,1991年产量仅26万吨/年,不能满足国内消费的需求,还需进口,经过10年的发展,截止2001年底统计,五钠生产总能力为130万吨/年以上,生产企业50多家。除2001年外,近几年销量在50——70万吨,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加强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品牌的建设、培育、推出和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所关注。
简介:我国黄磷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
简介:世界上黄磷总生产能力为1440千吨,中国是主要生产国家,生产能力达840千吨(1999年数据),约占世界总能力的58.3%,其次是美国,产能为235千吨(1999年数据),占16.3%,哈萨克斯坦200千吨(1997年),占13.9%,西欧85千吨,占5.9%,俄罗斯65千吨,占4.5%,其它15千吨,占1%。
简介:在阐述北仑不锈钢产业发展现状、优劣势,以及对全球不锈钢制品产业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仑发展该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及对策、措施.
简介:一、云南磷酸盐工业现状近年来,云南高浓度磷复肥工业发展较快,预计到2010年左右,云南磷复肥工业的总产能与总产量(折P2O5,下同)将分别达到410与400万吨/年左右,约占全国总量的25%与30%左右,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约占全国高浓度磷复肥总产量的35%以上;云南磷矿产量将控制在2000万吨/年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30%左右,
简介:在简要概述我国黄磷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黄磷深加工和精细化的发展方向:精细磷酸盐,次亚磷酸及其盐,尤其是精细有机磷化工。同时,介绍了黄磷直接催化合成亚磷酸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黄磷深加工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简介:对现有的LNG冷能的主要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介绍了包括利用冷能的新型动力循环和分离C2烃在内的LNG冷能利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与LNG的综合利用相集成的冷能利用集成优化的思路。
我国聚乙烯管材专用料发展滞后
日本森田公司计划在华建设氢氟酸生产装置
山西原平百万吨氧化铝项目开工建设
杜邦公司在山东东营建设钛白粉装置
年产8000t活性氧化锌建设工程
民办高等教育中的董事会制度
高等院校实施双证教育的策略研究
论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生态视域下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初探
集团公司团委开展“祖恩杯”厂史教育
换热设备:发展模型化和强化传热技术
我国五钠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争创名牌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黄磷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的探讨
国内外黄磷生产、消费及发展趋势
北仑不锈钢制品产业发展刍议
云南磷酸盐工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黄磷深加工发展方向的探讨
LNG冷能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世界聚氯乙烯行业在调整中发展(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