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入的牙列缺失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化手术导板进行口腔种植修复,观察组应用数字化光固化成膜片种植导板进行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 两组种植体留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及角度偏差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就医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提高口腔种植精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咀嚼效率,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简介:摘要数字化引导技术可帮助临床医师更轻松精确地植入种植体,获得精确的植入效果,为获得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种植外科阶段应用较成熟的数字化引导技术包括数字化导板和数字化导航两类。数字化导板的操作要点包括术前确认导板是否准确就位,术中时刻保持导板稳定并注意术区降温等。数字化导航的操作要点包括确保各部件间保持稳定连接,调整合适的工作角度,提高手眼配合能力,建立三维想象能力等方面。在设计、制作、操作精确的前提下,医师应根据临床实际选择适合的技术,辅助实现前牙区种植手术的精准效果。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口腔种植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行业广泛的使用,尤其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方面,都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由此,催生了新型的口腔种植诊疗模式——数字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精准医学的治疗理念,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患者治疗体验感也更加舒适,且借助各种口腔数字化设备,医生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对患牙进行检查和治疗,让口腔种植修复更加精准高效,更好的提升口腔种植治疗水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数字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现状,对数字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CT结合数字化快速成型种植导板在上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上前牙区种植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接受CBCT指导下的数字化快速成型种植导板辅助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种植前后X、Y、Z轴偏移误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前牙修复外观良好,CBCT复查无修复松动、骨吸收现象。结论CBCT结合数字化快速成型种植导板辅助上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能够保证种植体精确植入,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接受单颗种植修复患者应用不翻瓣微创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上颌前牙区接受单颗种植修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翻瓣种植,观察组采用不翻瓣种植,种植体愈合6个月后进行冠修复,对患者随访12个月,评价两组唇舌侧骨吸收量,采用红色美学评分对种植体进行美学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唇侧骨吸收和舌侧股吸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即刻红色美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的红色美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瓣种植手术应用于上颌前牙区接受单颗种植修复患者中,不但可以显著促进周牙龈乳头的成形,而且能使唇舌侧骨吸收量减少,具有临床美学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翻瓣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病变,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静脉畸形病灶,使病变萎缩消退,残余病变配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共治疗36例13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访1~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2.5个月,治疗前、后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显效29例,占80.6%;有效7例,占19.4%;总有效率100%,无复发病例。22例腮腺咬肌区及面颊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出院时伴部分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经Butt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评估,3例得分为100分,完全恢复;2例分别获得94.7、98分,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翻瓣激光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及安全性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7.4±12.6)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样囊性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前均行下腹部CT血管造影,并将数据导入AW4.7软件进行后处理,挑选左侧或右侧优势供区,明确皮瓣血供的起源、管径、走行及穿出点位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指导皮瓣术前设计。结果12例患者中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者11例,1例由于未发现腹壁浅动脉,术中转为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11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患者,其术前CT血管造影测量的腹壁浅动脉管径[(1.0±0.3) mm]与术中实际测量值[(1.1±0.3)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发生静脉血管危象,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供区受区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腹部瘢痕隐蔽。结论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术中,术前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客观反映腹壁浅动脉的管径及走行位置等信息,有效降低皮瓣手术难度和风险。
简介:摘要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胫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4.0 cm×3.0 cm,均伴有骨骼或肌腱外露。术前行双下肢CTA检查并应用Mimics 20.0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用软件设计胫前动脉穿支皮瓣并模拟切取。术中按设计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2.5 cm×2.0 cm~4.5 cm×3.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并评估肢体恢复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表(DASH)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皮瓣均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8例,静脉危象1例,探查并重新吻合后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肢DASH评分2~15分,平均6.4分;供区轻度瘢痕增生1例,感觉无异常。结论数字化技术可精确定位穿支血管,实现胫前动脉穿支皮瓣的个体化设计,适用于手部中小创面的修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老年患者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行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15例患者,年龄(58.6±5.3)岁(50~67岁),男性11例,女性4例。其中上颌牙列缺失15例,下颌牙列缺失8例,共植入145枚种植体。对比术后与术前设计的种植体三维位置,评估数字化导板精度。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评估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分别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检查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对数字化导板精确度评估结果显示,种植体肩部偏差为(0.78±0.59) mm,根部偏差为(1.38±0.63) mm,深度偏差为(0.65±0.35) mm,角度偏差为4.12°±2.77°。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为98.6%(143/145),145枚种植体中,种植相关生物并发症发生率为4.1%(6/145);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为57%(13/23)。负荷5年后,边缘性骨吸收为(0.69±0.35) mm;患者对种植修复的效果满意。结论中老年患者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