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需要及时抽排积水,当水位降至潜水电泵吸水口时,避免吸入空气,需要停机下移电泵,尤其是到了排水后期,水位下降较快,停机移泵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水位又重新上涨,形成僵持局面。本文介绍停机后快速移泵的几种方法,在实战时可提高救援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内高危和极高危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胚系致病性突变,探讨胚系致病性突变携带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胚系基因检测的249例高危和极高危非转移性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为(66.7±9.2)岁,确诊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28.50(2.43~1481.11)ng/ml;T1~2期84例(33.7%),T3~4期98例(39.3%),T分期不明67例(26.9%);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1~3组51例(20.5%),4~5组198例(79.5%)。高危和极高危定义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前列腺癌指南(2022年第1版)。高危79例,极高危170例。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胚系DNA,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panel检测。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美国分子病理学协会(ACMG/AMP)2015版指南对胚系基因检测数据进行解读。聚焦16种前列腺癌遗传易感基因,分析胚系致病性突变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与东亚健康人群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比较,分析与高危或极高危前列腺癌致病风险相关的胚系突变。结果本研究249例中共检出18个(7.2%)胚系致病性突变,分别由18例患者携带。有胚系突变患者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比率较无胚系突变者显著增高[50%(9/18)与13%(30/231),P<0.001],有胚系突变患者与无胚系突变患者的年龄[(68.2±9.3)岁与(66.6±9.2)岁]、PSA[中位值:40.68ng/ml与28.00ng/ml]、ISUP分级分组[4~5组:88.9%(16/18)与78.8%(182/231)]、T分期[T3~4期:38.9%(7/18)与39.4%(91/2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胚系致病性突变位于8个基因上,分别为BRCA2 (7例,38.9%)、MSH2(3例,16.7%)、PALB2(2例,11.1%)、ATM(2例,11.1%)、RAD51C(1例,5.6%)、PMS2(1例,5.6%)、MSH6(1例,5.6%)和HOXB13(1例,5.6%)。对249例患者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与东亚健康人群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RCA2(OR=11.1, 95% CI 4.8~ 25.6, P<0.001)和MSH2(OR=43.5, 95% CI 8.5~200.0, P<0.001)基因的胚系致病性突变可显著增加男性罹患高危或极高危前列腺癌的风险。结论本研究高危和极高危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率为7.2%,携带胚系BRCA2或MSH2基因致病性突变可显著增加男性罹患高危或极高危前列腺癌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s)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因异常阴道出血、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66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其中EPs组患者(息肉组)304例,非EPs组患者(非息肉组)36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息肉组中位数为45岁,非息肉组为47岁)、孕次(息肉组中位数为2次,非息肉组为3次)、产次(息肉组中位数为1次,非息肉组为2次)、绝经(息肉组49例,占16.12%;非息肉组83例,占22.74%)、慢性子宫内膜炎(息肉组111例,占36.51%;非息肉组174例,占47.67%)、宫颈息肉(息肉组58例,占19.08%;非息肉组46例,占12.60%)、高血压(息肉组48例,占15.79%;非息肉组88例,占24.11%)、糖尿病(息肉组14例,占4.61%;非息肉组31例,占8.49%)等是EPs发生的危险因素(Z=-3.71、-4.30、-2.50,χ2=4.59、8.44、0.02、0.01、0.04,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孕次、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对EPs发病有明显影响(OR=0.97、95%CI 0.95~0.99,OR=0.80、95%CI 0.72~0.90,OR=0.53、95%CI 0.38~0.74,OR=1.73、95%CI 1.10~2.72,均P < 0.05)。结论年龄、孕次、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均为EPs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