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在蚕种制造过程中,采用手工捉的方法捉,速度慢,蚕具取代手工捉,每小时提高工效8.6倍,缓解了人力与时间、工作量不相平衡的突出矛盾。起到省时省事,一具多用的作用。

  • 标签: 蚕蛾 蚕具引蛾效果
  • 简介:苹果蠹是果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1987年入侵甘肃敦煌,2005年苹果蠹在河西地区严重发生。各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与监测工作,并对苹果蠹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甘肃苹果蠹的发生历史、为害与防控现状及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全国苹果蠹的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苹果蠹蛾 扩散 为害 生物学 生态学 防治
  • 简介:槐小卷(Cydiatrasias)是为害国槐和龙爪槐的重要害虫。过去一直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从80年代中期以来其为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我们在研究槐小卷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发现,用性诱剂进行测报效果很

  • 标签: 槐小卷蛾 性诱剂防治 生殖特点 防治效果 综合治理 为害
  • 简介:应用昆虫生命表技术,评价了5个生物制剂对小菜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azadirachtin)、1.8%阿维菌素乳油(abamectin)与苏云金杆菌乳剂(Bt)对小菜种群直接毒杀作用较好,但施用1次不能将一茬蔬菜上小菜种群趋势指数(I)降至1.00以下。0.3%印楝素乳油+Bt乳剂、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对小菜的联合控制作用显著,I值均小于1.00,同时表明4个生物制荆对莱田自然天敌无毒副作用。

  • 标签: 生物制剂 小菜蛾 种群控制
  • 简介:苹果蠹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我国苹果优势产区构成了巨大威胁。长期依赖化学防治使该虫抗性问题变得十分严峻。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以环境友好的生物源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当前苹果蠹防治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生物源农药,如寄生蜂、不育昆虫、颗粒体病毒、病原线虫、Bt、病原真菌、微孢子虫、性信息素、斑蝥素、多杀菌素等,在苹果蠹防治中的最新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讨论了生物源农药凭借其种类多、来源广且在用药时期上选择性强等特点,在该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 标签: 生物农药 苹果蠹蛾 生物防治 杀虫剂
  • 简介:摘要国槐作为常见的绿化树种,在北方平原地区有着广泛种植。国槐种植后病虫害问题不可避免,有必要做好研究工作。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国槐小卷与刺槐蚜的发生规律,给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标签: 国槐养护 小卷蛾 刺槐蚜 防治措施
  • 简介: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14种杀虫剂对山东泰安和浙江杭州两地小菜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两地小菜对溴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分别达63.9和52.5倍;对氟啶脲的抗性分别达35.0和122.1倍;常用的有机磷类、灭多威和杀虫双等药剂对它们的毒力均较低;两个小菜种群对阿维菌素和氟虫腈最敏感。

  • 标签: 小菜蛾 杀虫剂 抗药性 地区差异 蔬菜害虫
  • 简介:[背景]苹果蠹是世界性重大检疫害虫,新疆是我国最早发现该虫的地区。监测苹果蠹的种群动态能提高控制效率并阻止其在非疫区蔓延。[方法]利用性诱剂于2008~2009年期间监测苹果蠹成虫在苹果园、梨园、李子园、桃园等生境下种群动态。[结果]苹果蠹在北疆有2个明显高峰期,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南疆有3个明显高峰期,分别为6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底至9月中旬。南疆和北疆的种群数量差异不是很大,单个性诱剂高峰期的种群数量小于10头,平均0.5~2.0头;同一区域苹果蠹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集中在苹果园和桃园。[结论与意义]新疆北疆苹果蠹成虫一年一般发生2代,南疆3代。苹果蠹以苹果园为主要发生区域,同一区域的苹果蠹在相邻果园的苹果、葡萄、梨树上的种群动态具有密切相关性。苹果蠹的种群动态为准确判定防治关键期提供依据,其在不同作物之间的相关性,为区域重点监测对象的判定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苹果蠹蛾 种群动态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本文就小白菜种质资源对小菜的抗性进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268份材料的虫害指数分布在18.10~100.00之间,种质资源间抗虫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268份种质资源分为6大类,与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相对应,其中筛选出高抗和抗性材料分别为6和11份.对268份材料的主要形态性状与虫害指数和抗性级别的相关分析表明,小白菜种质资源叶面的皱缩度与抗虫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认为从叶面平滑型的种质资源中筛选抗虫性材料的可能性更大.

  • 标签: 小白菜 小菜蛾 抗虫性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抗性材料
  • 简介:摘要:为探索在焦作市核桃举肢的发生规律 , 总结出核桃举肢绿色防控技术。我们组织开展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 ,核桃举肢在焦作市 1 a发生 2代 ,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在 5月中下旬 ,幼虫蛀果高峰为 6月上旬 ,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在 7月中下旬 ,幼虫蛀果高峰在 7月中旬。采用毒死蜱 1 000倍液、 1.2%苦参碱 600倍液和 3%高效氯氰菊酯 15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 ,从核桃举肢成虫发生高峰期开始 ,第一代成虫期喷 1次药 ,第二代成虫期喷 2次药 ,2次间隔 15 d,防治效果明显 ,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核桃 举肢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 简介:一、前盲家蚕母镜检是防止微粒子病,杜绝胚种传染的关键措施。目前对家蚕原种母微粒子病检验方法是采用:七个腹合磨(留下头复查用)液离心沉淀,点三样本镜检,发现病毒复检头,按实际检出毒蛾数计算病毒率。这种方法,检出毒蛾数目清楚,计算病毒率准确,但花工费时,检种效率低,为了进一步改进家蚕原种母微粒子病检验方法,一九九○年省丝绸公司下达任务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和蚕种繁殖试验所对家蚕原种母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 标签: 微粒子病 胚种传染 原种生产 丝绸公司 检验方法 离心沉淀
  • 简介:苹果蠹是重要的世界性果树害虫,寄主广泛,通过形成各种生态型或种群适应新入侵环境,对当地果品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地理隔离和杀虫剂等因素影响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其中,地理隔离是种群间形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寄主分布格局、气候条件、虫体飞行能力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种群间遗传分化的程度。苹果蠹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苹果蠹种群具有不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且种群间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影响我国苹果蠹种群遗传的重要因素,明确该虫种群间分化情况、入侵来源和扩散路径,这对于延缓苹果蠹在我国的扩散,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苹果蠹蛾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 简介:枣镰翅小卷是危害枣树的重要害虫,2009年5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幼虫严重危害期,采用摘除粘虫包、诱杀成虫、刮除树皮消灭越冬蛹、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有效防治率达到93%以上。

  • 标签: 枣树 枣镰翅小卷蛾 综合防治
  • 简介:构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优秀的水土保持和固土护坡植物。为预防构树小线角木蠹的危害,首先应该遵守检疫制度,认真做好苗木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工作。然后加强日常病虫害的巡查工作。并且在校园的种植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同时,加强养护管理措施,提高构树生长势。一旦发现构树有小线角木蠹幼虫危害时,及时采取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措施,包括往虫孔注射原生线虫或白僵菌,来防治幼虫,以及使用诱虫灯或性诱捕器,防治成虫。并且以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彻底杀死害虫。从而使构树能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和边坡的生态防护作用。

  • 标签: 构树 小线角木蠹蛾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 简介:国槐小卷是主要为害国槐、龙爪槐、香花槐等的鳞翅目,卷科害虫。本文从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针对此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 标签: 国槐小卷蛾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美国白是灯蛾科,白类,是我国重点外来有害生物。该害虫具备食性杂、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广、危害大、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能够广泛危害城乡绿化树种、农作物、果蔬,虫情危害严重时,成虫或幼虫会进入居民住所,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该害虫原产于北美洲地区,在上世纪40年代传入欧亚并且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北地区连年发生,现在美国白疫区基本均采取连年防治的措施。本文结合连云港地区的防治实践总结及与邻近的苏北城市森防部门的交流,总结了苏北地区美国白防治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出了部分防治管理和 技术优化的建议,希望对苏北地区的美国白防治工作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美国白蛾 苏北地区 防治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应用真菌特异性引物PCR测序、克隆测序和SNP质谱基因分型法,鉴定2株蝙蝠幼虫活体肠道的真菌分离株(CHl和CH2)中的多种菌物。应用这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蝙蝠幼虫,观察其协同侵染活性。结果表明这2株分离株呈现中国被毛孢的体外培养生长和显微形态特征。通用引物ITS4/5和蝙蝠拟青霉特异性引物Pp4/5扩增子测序检出蝙蝠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ITS序列。扩增子克隆一测序和SNP基因分型法证实多种转换和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在2株分离株中共存。反复固体、液体培养证实蝙蝠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ITS序列共存,并非真菌间DNA片段漂移。应用子囊孢子或中国被毛孢侵染4~5龄蝙蝠幼虫,幼虫染菌率为1.37%~3.52%,幼虫变僵时间为35~50d。应用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幼虫变僵时间为5—8d,染菌率达55.2%(P〈0.001),侵染效能提高15~39倍。蝙蝠拟青霉和多种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包括中国被毛孢)在蝙蝠幼虫肠道以天然真菌复合体形式共存;多种菌物组成的侵染源联合侵染蝙蝠幼虫大幅度提高侵染效能,呈现多菌协同侵染的共生关系。

  • 标签: 天然冬虫夏草 蝙蝠蛾拟青霉 转换点突变和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 中国被毛孢 多菌联合侵染
  • 简介:结合广东省蚕种生产实际,总结出适用于广东省原种与一代杂交种生产杜绝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母检验关健技术,为确保供应优质蚕种提供实操性较强的宝贵经验。

  • 标签: 母蛾 微粒子孢子 镜检 关键环节
  • 简介:【背景】豚草卷是豚草的一种重要天敌,1993年在湖南临湘野外释放后,迅速扩散至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对豚草种群的蔓延与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方法】为明确豚草卷在湖北的发生规律与抗寒性,2009年在湖北各豚草发生区进行野外调查,并将豚草卷越冬态老熟幼虫置于不同低温下观测其存活率。【结果】豚草卷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其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进入滞育。12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豚草有虫株率为90%,虫口密度为313头.百株-1,存活率为93.3%。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为-26.4℃,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与意义】豚草卷已广泛分布于湖北地区,且能成功越冬,对豚草可起到持续控制作用。

  • 标签: 豚草卷蛾 分布 发生规律 过冷却点 抗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