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消化道黏膜黏膜病变采用内镜黏膜剥离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内镜黏膜剥离术的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让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同时也打开了患者的心里空间,消除了其的不良情绪,令患者全身心投入到治疗当中,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消化道黏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下病变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44-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置管术在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置管术治疗的治疗组和传统切口引流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11.98±4.12)dVS(23.01±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置管术用于治疗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 置管术 临床疗效
  • 简介:肛肠外科小手术多采用肛周皮肤穿刺、局部麻醉方法。由于其手术部位有丰富的末梢神经,非常敏感,无论是麻醉、手术还是术后,患者都特别疼痛。直肠黏膜为植物神经支配,对针刺不敏感,所以选择齿状线上直肠黏膜穿刺、局部麻醉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1]。

  • 标签: 齿状线 直肠黏膜 局部麻醉 肛肠外科 手术 肛周皮肤
  • 简介:1病情简介患者女,27岁,既往体健。因"肛门肿物脱出2年余"于当地医院门诊就诊,经体格检查等,诊断"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Ⅲ度)"。入院当天在门诊局部麻醉下行直肠黏膜环钉合术(PPH手术)。手术后入病房行静脉补液、观察治疗。术后病人诉腹痛、腹胀明显,肛门有少量鲜血流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因手术医生有事未在病房,当班医生看病人后,考虑术后正常反应,未予特殊处理。

  • 标签: 直肠黏膜脱垂 PPH术 混合痔 黏膜环 腹部胀痛 肠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后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分析。方法:收治直肠粘膜内脱垂术后患者88例,常规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护理模式;最后比对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能起到更好的疗效,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中医护理 直肠黏膜内脱垂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黏膜肿瘤患者进行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并联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性抽取70例本院2018年6月-2021年3月期间进行食管黏膜肿瘤治疗的患者,并在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进行。为确保研究公平性,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差异化护理模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1.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黏膜下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210例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分成老年(年龄≥65岁)组100例和非老年(年龄<65岁)组110例。对比分析发现:整块切除率老年组为92.0%(92/100),非老年组为90.9%(100/110)(P=0.972);完整切除率老年组为91.0%(91/100),非老年组为90.0%(99/110)(P=0.991);治愈性切除率老年组为89.0%(89/100),非老年组为88.2%(97/110)(P=1.000);术中穿孔发生率老年组为4.0%(4/100),非老年组为6.4%(7/110)(P=0.543);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老年组为2.0%(2/100),非老年组为0(0/110)(P=0.226)。提示老年结直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ESD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老年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早期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肿物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结直肠肿物患者8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行ESD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结直肠肿物患者23例为研究组。统计ES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ESD术后出血为9例,占39.13%;术后腹痛为6例,占26.09%;术后腹胀为5例,占21.74%;术后穿孔为3例,占13.04%。其中术中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药及输血治疗好转;腹痛、腹胀患者给予止痛及对症治疗好转;穿孔患者给予内镜钛夹夹闭治疗好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肿物大小、手术时间、是否完整切除及术后疼痛为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肿物大小及手术时间为ESD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ESD治疗结直肠肿物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肿物大小及手术时间,通过加强术前准备,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及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黏膜切开活检(mucosal cutting biopsy,MCB)与内镜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这两种方法对胃黏膜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的组织病理诊断效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40例SMTs患者。参照日本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原则上以EUS-FNA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如果EUS-FNA取样组织病理诊断不充分或技术不适宜,则采取MCB补充取样。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MCB与EUS-FNA的病理诊断效率。结果全部40例SMTs患者采用MCB和(或)EUS-FNA方法得到确诊。其中9例单独采用MCB方法诊断,24例单独采用EUS-FNA诊断,另外7例采用EUS-FNA、MCB联合诊断。因此,共16例患者采用MCB,31例采用EUS-FNA。MCB与EUS-FNA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5±14.7)min比(45.2±19.3)min,t=0.853,P=0.398]。两组总体病理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14/16)比80.6%(25/31), χ2=0.351,P=0.553]。两组各有2例异位胰腺无需免疫组化,其他病变免疫组化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13/14)比58.6%(17/29),χ2=5.247,P=0.022]。结论MCB比EUS-FNA具有更好的免疫组化诊断率,是诊断胃SMTs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黏膜下肿瘤 黏膜切开活检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 组织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共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91例在本院就诊、治疗。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临床综合检查,分析并对比结果。结果:临床综合诊断显示,35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共有47处病灶,56例肛瘘患者有56处病灶。直肠周围脓肿磁共振准确检出率100.00%,大于超声85.11%(P<0.05)。肛瘘磁共振准确检出率100.00%,大于超声85.71%(P<0.05)。结论:对肛周疾病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脓肿数量,肛瘘部位,诊断准确性达到100%,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超声 磁共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实施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病例均筛选自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对其实施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磁共振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磁共振检查共诊断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20例,检查出肛周脓肿36处,诊断准确率为100.0%,诊断出肛瘘42例,瘘管49个,内口52个以及外口56个,诊断准确率为95.5%。磁共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见病灶部位脓腔样改变,内壁较厚,形状为类圆形。扫描时,将不规则或者马蹄形状,与周围组边界不清。周围脓肿型表现为TIWI、T2WI见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周围型见TIWI稍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高信号。磁共振诊断肛瘘,瘘管呈TIWI管状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结论 磁共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诊断准确性高,且可有效提升病灶检出数量、累计范围以及瘘管走向,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证据。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磁共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磁共振诊断与应用效果。方法:以回顾性分析形式,选取本院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经金标准确诊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实施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选取87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时间节点为2020年09月至2022年09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基础诊断检查、磁共振诊断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检查的结果、诊断效能的差异性。结果:87例患者检查后,基础诊断检查结果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25例,漏诊6例,肛瘘48例,漏诊8例;磁共振诊断检查结果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31例,漏诊0例,肛瘘55例,漏诊1例。磁共振诊断检查的诊断效能好于基础诊断检查(P<0.05)。结论:为研究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检查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诊断效能,真实反映病灶情况,便于日后参考使用。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磁共振诊断检查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痔疮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介于2016.02-2018.02。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4例。其中,采取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的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占据优势(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痔疮合并直肠黏膜脱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应用于直肠黏膜内脱垂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到 2019 年 7 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给予硬化剂注射治疗,实验组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整体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应用于直肠黏膜内脱垂中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适用。

  • 标签: 直肠粘膜内脱垂 手术治疗 硬化剂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疗效 并发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液和中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IR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PPH术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1.6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4%(P<0.05)。结论PPH术联合中药治疗IRP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 标签: 直肠黏膜内脱垂 PPH术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在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中,共切除息肉225颗,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不能完整切除外,余下的全部完整切除,切除完整率99%,6例患者术中切除组织表面有少量渗血,经电凝止血后无渗血。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经济、疼痛少、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