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有3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8”字缝合法治疗,观察组实施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均要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发生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实施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弧形法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复合整形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作者所在手术组收治的先天性小阴唇肥大合并阴蒂包皮过长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弧形法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复合整形术治疗,在1次手术中完成对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形态的调整。统计分析患者术前症状、手术诉求,以及术后随访时并发症、症状改善、自觉外观改善、性满足感提升情况和术后总体满意度。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年龄(30.0±8.6)岁,范围19~44岁。术前症状及手术诉求:摩擦时刺激症状35例(58.3%)、分泌物增多22例(36.7%)、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5例(8.3%)、性交不适20例(33.3%)、影响外观55例(91.7%)。53例患者术后来院复查随访,随访率88.3%,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1.9%),自觉双侧不对称或矫正不足3例(5.7%)。术后调查显示,48例(90.6%)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50例(94.3%)自觉外观改善,26例(49.1%)性满足感有所提升;总体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及满意48例,占90.6%。结论改良弧形法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复合整形术可在单次手术中整体调整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形态,美学效果满意。且此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接收的5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组,改良组与常规组各29例,改良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常规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d颅内压、术后1个月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时,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的、良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在日颅内压降低幅度、日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配合护理方案进行对比研究,论证改良护理术中配合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的2019年1月-2020年12月时段我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以单双数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改良护理进行术中配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对比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改良护理术中配合,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PCIA对剖宫产术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300例,年龄25~35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0):对照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E组)。术毕行PCIA,C组药物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50 μg+酒石酸布托啡诺12 mg+胃复安针20 mg,E组药物配方:艾司氯胺酮1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50 μg+酒石酸布托啡诺12 mg+胃复安针20 mg,2组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背景输注速率4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若VAS评分≥4分且患者连续按压PCA泵按钮2次无效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5 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7、42 d时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EPDS评分≥10分为轻度抑郁症,EPDS评分≥13分为重度抑郁症,排除产前抑郁症的孕产妇。记录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和程度。记录术后0~6 h、6~12 h、12~24 h和24~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及术后3 d内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后3和7 d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降低且程度减轻,术后不同时段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在产生良好镇痛效应的同时,还可改善孕产妇产后抑郁症。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下腔静脉直径(IVCD)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指导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液体治疗时对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或转诊分娩且出现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L)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补液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补液组和目标补液组(给予目标导向补液治疗),记录患者切皮前、胎儿娩出后、产后出血和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及补液总量、尿量、预后、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血流动力学:两组心率(HR)均于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但两组间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产后出血时达谷值,但目标补液组产后出血时MAP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mmHg(1 mmHg=0.133 kPa):75.6±10.7比69.2±8.9,P<0.05〕。目标补液组中心静脉压(CVP)在胎儿娩出时稍升高后趋于平稳,常规补液组CVP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产后出血时目标补液组CVP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cmH2O(1 cmH2O=0.098 kPa):9.5±3.9比11.4±3.4,P<0.05〕。②血气分析:两组术毕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产后出血时升高,但目标补液组术毕时PaO2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Hg:189.3±100.5比240.2±126.3,P>0.05),而目标补液组PaCO2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Hg:34.6±4.6比36.8±4.1,P<0.05)。目标补液组术毕时血乳酸(Lac)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ol/L:2.2±0.6比2.6±1.1,P<0.05)。③液体出入量:目标补液组总输液量、晶体液输注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总输液量(mL):3 385.9±1 144.1比4 448.3±1 194.4,晶体液输注量(mL):2 635.6±789.7比3 160.0±860.3,悬浮红细胞输入量(mL):695.6±366.2比911.1±284.7,均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13.3%(4/30)比60.0%(18/30),P<0.05〕,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mL:1 451.7±373.8比1 725.9±372.8,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369.0±262.7比485.0±286.8,P>0.05)。④凝血功能:目标补液组术毕时凝血酶原时间(PT)较常规补液组明显缩短(s:10.9±0.6比11.2±0.6),纤维蛋白原(Fib)较常规补液组明显升高(g/L:3.7±0.5比2.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预后指标:与常规补液组比较,目标补液组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16.7%(5/30)比66.7%(20/30),P<0.05〕,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h:0(0,24)比24(0,24),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IC发生率:0%(0/30)比6.7%(2/30),AKI发生率:0%(0/30)比3.3%(1/30),子宫切除率:10.0%(3/30)比26.7%(8/30),均P>0.05〕。结论IVC-CI导向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与输液量和出血量,改善其凝血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按照不同治疗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比较对照组(实施常规止血治疗)和实验组(实施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止血用时、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住院用时4项治疗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采取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