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东风总医院 400012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重度颈动脉狭窄;早期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愈加丰富,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下,我国老龄化加剧,这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1]。据相关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狭窄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在重度颈动脉狭窄早期就予以有效的手术治疗,将会极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2]。本文通过探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在44-74岁之间,平均年龄(64.07±4.78)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在43-73岁之间,平均年龄(63.12±4.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体内容如下:1、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降低患者的脂肪稳定,同时予以对应的斑块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将患者的肩部垫高,头以后仰的形式,朝着对侧进行转动,此后进行常规的铺巾和消毒。2、于患者的侧颈内作三角形定位,沿着患者的颈部和胸锁乳内侧,作4-6cm的切口,并切开颈阔肌,分离筋膜,使用电凝进行止血,结扎深静脉,使颈动脉鞘充分暴露,钝性分离到颈总动脉分叉的位置,暴露斑块远端至近端,阻断甲状腺上脉、内动脉、外动脉,总动脉在切开后朝着侧面后方的斑块,并进行仔细的剥离,切除斑块,使用肝素进行冲洗,并清理碎屑。3、对血管壁,使用缝合线进行持续缝合,就书区止血,使用专门的止血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将动脉壁包裹,缝合颈动脉鞘,缝合伤口。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对患者进行全麻治疗,取仰卧位,穿刺右侧动脉、左侧股动脉,低置入穿刺鞘,采用专门的导管,进行动脉弓造影,多功能导管造影,观察动脉的狭窄情况,根据患者病史,明确手术指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22.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
两组比较,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治疗费用(元)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 | 45 | 118.66±30.12 | 65272.46±12563.13 | 13.01±4.45 |
实验组 | 45 | 105.11±27.03 | 30500.38±18625.33 | 14.07±4.33 |
t值 | - | 2.2460 | 10.3825 | 1.1452 |
P值 | - | 0.027 | 0.000 | 0.255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33/4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00,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 | 45 | 23 | 10 | 12 | 33(73.33) |
实验组 | 45 | 30 | 12 | 3 | 42(93.33) |
X2值 | - | - | - | - | 6.4800 |
P值 | - | - | - | - | 0.011 |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14.07±4.33)d,对照组(13.01±4.45)d,两组无明显差距。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上,实验组(105.11±27.03)min、(30500.38±18625.33)元,明显优于对照组(118.66±30.12)min、(65272.46±12563.13)元;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3%,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的脑部出现供血量减少的状况,致使动脉斑块脱落,而斑块一旦脱落则会引发短暂性的脑缺血,进而引发脑血管疾病,损伤机体的神经功能。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在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实施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3]。
综上所述,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较为显著,能够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4]。
【参考文献】
[1] 方岩, 王宇生, 丁飞,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 v.28;No.168(11):34-38.
[2] 禹博文, 李付勇, 邹建军,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 v.25;No.237(02):28-31.
[3] 张景伟, 曹凤军.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20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力与持续注意功能的改善作用[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 v.26(01):75-78+83.
[4] 夏友传, 乔彤, 司春强,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回顾性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5):44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