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济宁是黄易的第二故乡。自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嘉庆七年(1802),他在此为官生活了二十余年,直至去世。其间他以济宁为出发地,调查山东诸多文物石刻,发掘武氏祠、寻访汉魏碑刻、北朝佛教摩崖刻经等等,通过各种方式拓取、收集大量碑刻、摩崖拓片,并进行研究题跋。

  • 标签: 摩崖刻经 佛教 北朝 黄易 邹城 第二故乡
  • 简介:涉县娲皇宫停骖宫内收藏有一通宋代觉慈寺牒碑,该碑原立于涉县索堡镇西悬钟村觉慈寺内,是宋代寺院牒公文的石刻本,虽已残缺,但对研究宋代寺院牒、颁布寺院牒的基本程序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河北涉县 觉慈寺 寺院敕牒 赐额制度
  • 简介:本文为笔者遵循陈寅恪先生教诲之长编考异之法对先生所提出之蕃兵蕃将问题做一小注。该文探讨了唐太宗灵州之行的目的意义、河东用勒兵的模式并条列了史籍所载勒兵在唐前期的军事行动,指出自北魏至唐以来东北亚游牧民族波浪式向南迁徙为唐太宗幸灵州的大背景,唐太宗根据当时政治军事、民族迁徙形势制订了招徕勒部族为唐军事力量并分而制之的政策,唐前期大量使用勒部族参加唐军事行动,即此政策贯彻执行的过程。

  • 标签: 军事政策 唐太宗敕勒 政治军事
  • 简介:武当山白庙谕碑与武当官山徐耀进1989年5月,武当山文物保管所在进行全山古建筑保护规划时,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白庙村发现一通明代谕碑。其中版高1.59米.宽0.84米,厚0.11米。题额“谕”正书,碑文共15行,每行3O字。嘉靖二十六年(1547...

  • 标签: 武当 白庙 官山 《大岳太和山志》 古建筑保护 山场
  • 简介:图为石门汉隶大字摩崖“衮雪”近拓照片,“衮雪”二字传为曹操手笔,在褒谷中有三处“衮雪”刻石,此为“衮雪”真迹,其余二处皆为临摹之作。

  • 标签: 摩崖石刻 褒谷 褒斜道 二字 字系 杨君
  • 简介:<正>"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话是怎么来的吗?1983年初夏,桂林的文物工作者在独秀峰下的读书岩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地发现了刻在岩壁上的南宋诗人王正功的两首七律《劝驾诗》,其中的第二首这样写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

  • 标签: 摩崖石刻 南宋诗人 王正功 叠彩山 甲天下 伏波山
  • 简介:武山拉梢寺石窟是天水地区规模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一处始凿于北朝的古代佛教石窟,主佛造像是世界第一大的摩崖浮塑造像。本文从拉稍寺石窟造像的艺术特色与匠作技艺等角度入手,结合实地考察调研结果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及论述。

  • 标签: 拉梢寺 摩崖浮塑 匠作技艺 造像
  • 简介:万佛山摩崖立佛龛下奉鱼飞天乃为供养天,是北魏佛教汉化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中原文化对外来佛教神祇的改造与重塑,是地域文化和民俗信仰在石窟造像中的反映。

  • 标签: 万佛山 石窟 奉鱼 供养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前不久,泉州市考古工作者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南安洪濑镇西林村发现一古代摩崖观音石刻雕像,考古人员猜测该雕像极有可能是宋代文物,但当地无人能说出它的来历。在南安洪濑西林村的一片龙眼林里,这座观音浮雕位于一块高4米、宽2米的巨石上,整块石头风化严重。佛像线条柔和,观音头上还刻有一圆形光环,整座雕像高170厘米、宽66厘米,佛像已被当地村民用铁皮房保护起来,前面还放上了供品。

  • 标签: 泉州市 雕像 摩崖 古代 工作者 文物
  • 简介:本刊讯7月13目上午,经北京奥组委批准并授权,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北京市密云县政府共同建设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大型摩崖石刻揭幕仪式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主席桑国卫,原十三大中顾委委员、北京市市长焦若愚,北京市市委常委牛有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世雄,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沈宝昌,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及密云县委书记夏强、县长刘福志、县人大主任陈天立、县政协主席杜雨田出席揭幕仪式。

  • 标签: “中国印” 摩崖石刻 北京奥运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北京奥组委 市人大常委会
  • 简介:陕西省榆林市坐落于陕西省北部地区,地广人稀,红石峡作为本地的旅游景点,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同时,又宣扬着本地的文化以及曾经辉煌的历史一页。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在雄石峡的内部崖壁上有大量的摩崖石刻群。"刀凿斧痕,题刻满山",历朝历代的许多作品都有幸呈现与此。如果说巴黎的名片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埃菲尔铁搭,北京的名片是充斥着伟岸色彩的天安门,重庆的名片当然离不开洪崖洞,那么榆林的名片则首当其冲为"雄石峡"。

  • 标签: 陕西 榆林 红石峡 雄石峡
  • 简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少游这一首《踏莎行》词,深情绵邈,意境凄婉,自宋以来,脍灸人口,传诵不衰。但是,对于这一首称为“千古绝唱”的少游名作,自宋以来,亦聚讼纷纭;其焦点,主要在上阕末句之“杜鹃声里斜阳暮”上。少游此词作于郴州,今郴之城东苏仙岭南宋知军邹恭所刻秦之《踏莎行》词几处词句与通行本异,即是宋代聚讼纷纭造成的。

  • 标签: 踏莎行 秦少游 杜鹃声 郴江 淮海词 东坡
  • 简介:历史上保存至今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建筑,是石窟寺在中国发展的最后一个历程的重要实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文章从环境、空间、艺术、文化等角度,解读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4种基本特征,指出了研究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摩崖建筑 巴蜀 环境特征 空间特征 艺术特征 文化特征
  • 简介:阳岳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苍溪县三川镇阳岳一组望天观,造像刻于山崖西北面,共计七龛,题材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五十三佛、二十五佛、三世佛等,其中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题材可能与三阶教有关,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有关三阶教的造像.

  • 标签: 四川 苍溪县 阳岳寺 摩崖石刻造像 调查简报 三阶教
  • 简介:四川安岳玄妙观摩崖造像系盛唐作品,内容以道教题材为主,兼有佛像.其道教造像题材独特,救苦天尊乘九龙在他处未见.老君龛形制宏伟,各种人物达百余身.有多通唐代摩崖石碑,尤以《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史料价值最高,通过左氏父子的造像缘由把道教的一些重要内容都作了介绍,为研究四川唐代地方史,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标签: 四川安岳县 玄妙观 道教摩崖造像 胜境碑
  • 简介:“汉三颂”产生在中国西部关中盆地、陇西高原、四川盆地之间的“金三角”地带,这一地区是东汉“得陇望蜀”的战略要地。羌人的进逼和地方官员重视交通道路的建设是“汉三颂”产生的背景;“汉三颂”是中国交通史上的不朽文献,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不朽杰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难得佳作,其文化艺术成就受到千百年来中外学者和书法艺术家的充分肯定。

  • 标签: 汉三颂 《石门颂》 《西狭颂》 《郁阁颂》 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