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患,ASAⅠ~Ⅱ,并将50例病患分为复麻组(25例)和全麻组(25例)。并分别对两组病患进行生命体征的常规监测,并详细记录两组病患麻醉用药情况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及有无躁动情况。结果复麻组在切皮及拔管后的SBP、MAP、DBP、心率上升幅度均较全麻组低,其差异P<0.05。且复麻组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也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病患在临床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病患应激反应也较小;同时,全麻用药量少、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少。因此,该麻醉方法适于上腹部手术病患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共60例,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C组,n=30)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n=30)。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E组患者在全麻前先行硬膜外穿刺并于手术切皮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每小时追加一次0.2%罗哌卡因5ml,最后在手术结束前再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0min、1h、4h、8h、24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另外运用vonFreyhair测痛仪测量患者术后12h和24h的触痛阈(静息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动态痛觉过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平均用量比较,E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比较,E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触痛阈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的比较,C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均高于E组,三条测定线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均较F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在术后12h及24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注射低浓度罗哌卡因可有效减轻全麻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同时减轻全麻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行持续硬膜外腔镇痛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98例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根据初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罗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B组采取传统自然分娩,比较两组疼痛强度、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镇痛后30分钟疼痛强度明显小于镇痛前,并且,A组疼痛强度明显小于B组产程同一时间,明显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A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及剖宫率均明显低于B组,A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明显高于B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器械助产、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镇痛技术应用于无痛分娩效果好,安全可靠。
简介: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时对胎儿脐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麻醉前测脐静脉(UV)脐动脉(UA)直径。记录UA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速度(Vmin)、平均速度(Vmean)。算出Vmax及Vmin之比(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脉冲多普勒取样线与脐动脉长轴夹角θ≤20度。产妇硬膜外阻滞待麻醉平面达T3~9后(约10min)再监测上述各项参数。结果麻醉后UV及UA血流量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S/D、PI及RI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后可增加脐血流而不增加脐血管阻力,对胎儿血供是有利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双管阻滞对于初产妇分娩镇痛的的疗效。方法选取无硬麻禁忌症的并自愿进行硬麻的初产妇242例,随机分为双管阻滞组和单管阻滞组各121例,双管阻滞组采用双管双向置管麻醉,单管阻滞组采用单管向上置管。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长短、镇痛有效率、剖腹产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性状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的差异。结果双管阻滞组的产程长短、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性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单管阻滞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双管组的镇痛有效率(95.04%)高于单管组(85.95%),双管组的剖腹产发生率(2.48%)也低于单管组(14.88%)(P<0.05),结论硬膜外双管阻滞麻醉对于初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切,并对降低剖腹产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笑气吸入与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间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笑气(氧化亚氮)吸入组,每组各120例。另将未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分娩中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结果硬膜外组镇痛效果优于笑气组和对照组,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膜外组活跃期短于笑气组和对照组(P<0.05),笑气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硬膜外组第二产程虽长于笑气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硬膜外组和笑气组手术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笑气吸入麻醉分娩镇痛效果不及硬膜外麻醉,但方法简单。两种方法对产妇及胎儿均无明显副作用。
简介:摘要: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是椎管内麻醉在实践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其作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改进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国外对该技术的关注日益剧增,而国内知晓率却不高。本综述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的诞生,操作方法,影响因素,与传统椎管内麻醉的比较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50例临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75,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开展无痛分娩)和常规组(n=75,采用常规镇痛方式进行无痛分娩)。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镇痛效果、以及产后出血和胎儿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在镇痛总有效率方面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94.0%>%),P<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进行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云南某市一家医院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0人,对观察组的60例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手术疗法,而对照组采用使用后路内固定的手术疗法。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疗效率、并发症率和Cobb角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疗效率比对照组的高,观察组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者的并发症患者只有6人,而对照组病人并发症人数有24人,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十分明显,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患者来说,使用前路内固定式手术方法非常好,疗效好,并发症发病率低,安全可靠,该手术方法值得推广临床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中硬膜外罗哌卡因给药方式的比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A组和B组两组(n=15),A组术中以微量注射泵持续硬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B组则在硬膜外腔间隔1h单次注射同等量的罗哌卡因。结果A组MAP降低心率上升超过20%的发生率、术中使用麻黄素以及舒芬太尼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使用阿托品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麻醉时,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较相同剂量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间隔一定时间单次注射有助于循环的稳定。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时,硬膜外腔持续微泵推注0.75%罗哌卡因5mL/h,有助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