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通过分析由核心企业、节点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四方构成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比较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节点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监管担保和不参与监管担保条件下各参与主体的期望收益,通过算例验证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担保的优势。期望收益分析表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对应收账款融资进行监管担保时,可拓宽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增加其收益;对节点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担保可使其贷款利率和贷款难度降低;而贷款数量的增加以及审核成本的降低使得银行收益提升,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使得核心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收益,最后实现核心企业、节点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多方共赢。
简介: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2006—2012年间实施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者情绪、利益输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方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低迷,公开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小,定向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大,上市公司更偏好定向增发融资;反之,则上市公司更偏好公开增发融资。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长得多,即投资者在大多数时间段处于情绪低迷状态的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向定向增发融资是基于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的理性选择。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有效发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企业品牌建设是一个由多方共同参与、内部子系统相互协调的系统过程。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利益相关方”概念,指出企业应致力于经营品牌关系,而不是只重视商品交易;要重视和善于运用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力,而不是仅仅重视顾客或股东,理清了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及其目标受众群体,明确品牌建设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从品牌建设的视角出发,处理好与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提高公司品牌形象,创造品牌资产。
简介:由于采用了典型情景立法技术,“为他人谋取利益”得以进入立法并成为“收受贿赂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综合考虑文字含义、法条体系以及立法原意,可以发现“为他人谋取利益”实际上是一个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复合体,在立法逻辑、价值评判、司法实践等不同层面遭遇了诸多困境,特别是对于“受感激型贿”“受投资型贿”“受不谋利型贿”等非典型受贿行为难以纳入打击范畴,无法适应当前严峻的反腐态势。为此,需要对“为他人谋取利益”予以立法改进,即仅保留“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将其由受贿罪“构成要件”转变为“责任要件”。如此改进之后,不仅可以避免前述困境,而且符合受贿罪的设置目的,吻合受贿罪的犯罪本质,契合犯罪既遂理论,避免对同一行为的重复评价,并体现了对古代立法的借鉴与国际通例的接轨。
简介:公立高校校长遴选信息公开牵涉的利益种类繁多且利益属性极具多面性,是美国高校信息公开领域争议最大且最为复杂的公开实践。在各方利益因公开与不公开导致的对极冲突中,利益衡量成为缓解争议、平衡冲突利益的关键手段。保障公众知情权、确保高校正常运作及维护个人隐私是利益衡量的基本导向。法定豁免条款及法院判例显现了各州利益衡量价值取向的细微不同。公开的过程性和延续性造成不同阶段的利益衡量主体和衡量结果差异明显。我国于2011年底启动部属高校公开遴选校长的试点工作,近年来公开遴选校长的试点区域及高校数量不断增加,校长遴选信息公开的制度化势必成为趋势,利益衡量机制的重要性将日渐显现。本文预设通过对美国利益衡量实践的剖析,为我国未来公立高校校长遴选信息公开制度的确立及良性运行提供些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