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BiPAP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BiPAP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血气分析、肺活量等指标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BiPAP组比较,治疗前pH、PaO2、PaCO2、FVC及FEV1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其临床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7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咳痰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中的咳痰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组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排痰能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缓解期,应用呼吸训练进行康复治疗,通过对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的正确指导,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困难的状况,恢复患者肺功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120例,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宣教和示范,制定每天练习时间和次数,做好追踪记录,对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前后肺功能进行测定,监督患者并进行随访管理。呼吸训练的方式腹式呼吸训练、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和吸气末停顿等。结果患者经过呼吸功能康复锻炼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肺活量提高明显,情绪好转显著。结论呼吸训练方案能够改善患者呼吸状况,缓解心理压力,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康复治疗方面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已经确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且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70人,其中男5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43±9.25)岁;病程(10.36±5.24)年;进行抗感染控制和预防呼吸道感染,并利用西医进行药物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在症状、咳嗽、气喘、湿罗音等各个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治疗后的咳嗽、痰多、气喘、胸闷等症状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各项症状的积分下降幅度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前后的体征指标湿罗音和体温也呈现了同样的变化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9272,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能够更显著地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
简介:摘要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致病因索,吸烟的数量、种类和方式均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吸烟可引起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发生变化,导致气道损伤;吸烟是否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还与人群的易感性有关,如与α1-抗胰蛋白酶、vito胶联蛋白、家族遗传倾向等均有关。
简介:【摘要】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整体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三位。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 13.7% ,约1/3的慢阻肺患者没有症状,我国慢阻肺的早期筛查率、诊断率低,相关医疗设备和药物不齐全,治疗不规范,社区医生诊疗水平欠佳等问题,有相当部分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 ,社区慢阻肺管理现状堪忧。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进和完善,社区对慢阻肺的管理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在慢病管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展肺功能,早期筛查发现慢阻肺,社区终将成为慢阻肺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生将成为COPD防治的主力军 。本文通过对目前慢阻肺社区管理现状进行综述,阐明我国慢阻肺的社区管理现状,展望未来我国更优质的慢阻肺社区管理模式,以期降低慢阻肺发生率,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几年COPD的药物治性药物研发现状,旨在为临床用药及COPD药物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