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孩子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分辨是非及判断道德标准的能力较为薄弱,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的驱动,若情绪不佳则会出现任性行,如果不及时矫正与疏导,将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简要论述孩子任性行的主要表现与成因,重点从走进孩子的内心、引领孩子通过自身努力以满足需求、发挥榜样作用三大方面阐述矫正孩子任性行的有效策略。

  • 标签: 任性行为 矫正方法 指导策略 榜样作用
  • 简介:摘要:特殊儿童攻击性行原因包括自身发展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师应深入了解特殊儿童攻击性行的原因,通过行为疗法干预策略和积极行为支持实施策略,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让特殊儿童乐于接受,以此有针对性地改善并减少特殊儿童攻击性行,提高他们融入集体的适应性。

  • 标签: 特殊儿童 个体差异 攻击性行为 干预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任性行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带来诸多挑战。本文从幼儿任性行的表现与成因、矫正策略以及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幼儿任性行的多种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提出了包括建立规则、示范引导、及时沟通等在内的矫正策略,并对矫正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反思,科学、系统、持续的教育方式是矫正幼儿任性行的关键,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合。

  • 标签: 幼儿 任性行为 矫正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男男性行的早期进行入手,对MSM人群人口学特征、早期的生活经历、早期性经历、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的了解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早期的经历对于成年之后性行以及对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影响。

  • 标签: 男男性行为 早期经历 艾滋病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业工人中男男性行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在确证前后的高危性行变化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HIV感染者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8-9月在深圳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方便抽样选取产业工人中MSM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估计样本量为530人。问卷调查结合日常随访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高危性行、性伴告知、病毒载量检测和性病患病史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确证前后的高危性行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确证后12个月内高危性行的相关因素。结果产业工人中MSM感染者560例,确证后12个月内发生无保护肛交(UAI)的比例为32.1%(180/560)。确证前12个月内与同性临时、商业和固定性伴发生UAI的比例分别为73.4%(381/519)、75.1%(187/249)和69.5%(207/298),确证后12个月内分别降低到36.2%(146/403)、40.2%(86/214)和34.2%(67/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确证后12个月内发生UAI的保护性因素包括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0.41,95%CI:0.23~0.71)、确证后肛交性角色为被插入方(aOR=0.40,95%CI:0.19~0.85)或插入方和被插入方均有(aOR=0.40,95%CI:0.20~0.83)以及确证后未发生无保护口交(aOR=0.02,95%CI:0.01~0.05);研究对象确证后12个月内发生UAI的危险性因素是不认为病毒载量检测值持续阴性需要坚持使用安全套(aOR=3.02,95%CI:1.37~6.69)。结论相比于确证前,尽管产业工人中MSM感染者在确证后与同性性伴发生UAI的比例有所降低,仍有约1/3的比例发生高危性行,应针对该人群开展强化干预以减少高危性行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产业工人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幼儿攻击性行是影响幼儿性格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幼儿身上出现的几率更大些。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问题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的产生因素和教育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行为 行为分析 教育措施
  • 简介:摘要幼儿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任性行会让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随心所欲,从而影响孩子生活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否则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形成 改变 健康发展
  • 简介:就近年来睾酮与雄性行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着重论述了睾酮对性行调节可能存在的机制,其中包括睾丸代谢的芳香化假说,雌雄激素受体的作用,性行调节的快速机制,睾酮、一氧化氮和多巴胺三者对性行调节的关系以及睾酮可能起作用的脑区。

  • 标签: 睾酮 性行为 雌二醇 受体
  • 简介:3~6岁是攻击性行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幼儿攻击性行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等。幼儿攻击性行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阻碍了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攻击性行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因此,矫治和预防幼儿攻击性行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极其必要的。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人格 人际关系紧张 教育工作 认知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
  • 简介:攻击性行是儿童身上常见的一种不良社会行为,本文以此为立足点,阐述了攻击性行的具体内容、特点和教育方法.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侵犯 教育 儿童
  • 简介:每当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增长,低水平重复建设重新抬头,以及经济运行出现过热迹象之时,一些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银行,并把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归咎于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

  • 标签: 商业银行 非理性行为 中国 银行家 信贷管理
  • 简介:在这些假设下给出了两种简化非线性模型参数的方法,本文论述了一种能够描述材料(如生物活体组织)复杂的粘弹性力学行为的非线性模型及其对应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我们可以灵活地估计描述该材料的粘弹性行的模型参数

  • 标签: 弹性行为 性行为通用 模型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下幼儿攻击性行表现的分析,从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对幼儿攻击性行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得出幼儿攻击性行产生的成因,进而探讨矫治的策略。本文着重提出了幼儿攻击性行教育不单单是对其行为进行制止,而应遵守幼儿生理及心理的发展规律,正确及时疏导幼儿不良情绪。

  • 标签: 幼儿攻击性行为预防矫治
  • 简介:<正>1.有效干预儿童的攻击事实。在儿童攻击行为发生后,教师和家长应该进行干预,使他们意识到侵犯他人的做法是错误的,并明确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如果儿童有非常严重的攻击性表现(如打骂他人),应坚决给予惩罚,绝不能姑息迁就,可取消他的一些权力,如不许参加喜欢的活动,直到表现良好为止。对儿童进行惩罚要注意两点,即惩罚要与说理教育相结合;禁用体罚。2.引导儿童掌握交往的技能。对儿童进行社会

  • 标签: 学前儿童 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 亲社会行为 行为规则 社会交往
  • 简介:所谓攻击性行,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害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和抢夺和损坏他人财物等霸道行为。攻击性行是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交往出现了不协调。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幼儿 他人财物 身心发展 人际关系
  • 简介:文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探析大众的非理性行并分析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冲击。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安全阀制度、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领导人员素质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大众非理性行的应对措施。

  • 标签: 非理性行为 大众 集体无意识 集群行为
  • 简介:本文通过对性心理的描述,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青年性心理和性行产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性教育中应该注意到的三个问题。以此希望社会各界能正确看待青年性心理和性行

  • 标签: 性心理 性行为 青年 原因 性教育 问题
  • 简介:20世纪的中国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和学习压力的越来越大,青少年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13岁-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且发展不均衡,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青少年攻击性行。中学生攻击性行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这个心理泥潭?这是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 标签: 青少年心理问题 攻击性行为 中学生 中国社会 学习压力 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