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⑴双硫仑反应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是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后,饮酒或与含有乙醇的药物配伍使用后引起的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认识不足,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上多以头孢类抗生素常用而多见。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like reaction,DLR)小鼠模型,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该模型血清乙醇及其产物乙醛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5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n=21)和对照组(S组,n=14),分别给予拉氧头孢溶液(M组:10 mg/mL,0.02 mL/g)和生理盐水(S组:0.02 mL/g)定时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2 d;于末次注射后1 h给予乙醇溶液(20% v/v, 0.01 mL/g)灌胃;此后20 min自眶静脉采血50 µL。建模后M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7只,于乙醇灌胃后30 min分别给予5%葡萄糖(GS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DC组)及GSH溶液(RG组)腹腔注射(0.01 mL/g);其后0.5、1、1.5和2 h分别自眶静脉采血50 µL,留取血清标本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醇及乙醛的含量。两组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组3个亚组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样本均数多重比较用Dunnett-t检验分析。结果M组血清乙醛水平(2.96±0.52)mg/100 mL高于S组(2.07±0.22)mg/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6,P<0.01)。GS及DC两组乙醇及乙醛水平差异在干预后不同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S及DC两组比较,RG组乙醛及乙醇水平于干预前(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时点乙醛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 h,P<0.05;1 h、1.5 h和2 h,P<0.01)。RG组乙醇水平与GS组比较,于干预后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h,P<0.01;0.5 h、1.5 h、2 h,P<0.05);与DC组比较,于干预后1 h及1.5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h,P<0.01;1.5 h,P<0.05),于0.5 h及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可促进乙醛及乙醇的代谢,降低C57BL/6小鼠血清乙醛和乙醇水平,可作为治疗DLR的有效解毒剂。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特点与防治。方法将2008年9月—2013年9月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及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7天内饮酒导致的双硫仑反应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及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7天内饮酒或使用酒精类制剂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经对症治疗可缓解。结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及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7天内避免饮酒及使用酒精类制剂,医师有责任向患者告知以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应积极对症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救治过程及其预防,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双硫仑样反应的重视。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8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以使用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主,以接触酒类为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胸闷气短、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困难。对症治疗后恢复较好,3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应重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治疗前后应特别告知患者避免饮酒和使用乙醇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