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与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儿童家长免疫接种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实施、提高儿童家长认知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3年10~12月,对来张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0~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其结果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录入,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家长免疫接种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3.1%。其中,"乙肝疫苗能够预防哪种疾病"的知晓率最高,达84.0%,其次为"什么情况下禁止接种疫苗"为70.2%,"1岁以内儿童需接种几种疫苗"知晓率最低,为48.6%。对不同户籍人口的知识知晓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免疫接种知识知晓情况进行比较,各项知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家长获得免疫接种知识主要通过接种门诊医生告知,占22.31%,其次为阅读宣传资料,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途径获得的比例占19.8%。结论此次调查结果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丰富免疫接种宣传内容,扩大免疫接种知识宣传人群覆盖范围,更好利用免疫接种门诊的同时增加其他有效的宣传途径,从而促进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简介:目的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双相”趋势,在目前麻疹发病年龄结构和流行病学动态形势下,提供现阶段制定麻疹防治策略的参考依据。方法针对免疫预防30年后麻疹流行特征动态变化,结合各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对现阶段麻疹的流行规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预测。结果从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免疫规划的30年间,虽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3/10万的低发病率水平,并且临床并发症减少,轻型、不典型以及不可预防性病例增多。但2005年后发病率显著回升,表现出〈8月龄婴儿和≥20岁人群发病升高的“双相”趋势,流动人口以多发、爆发为主要流行类型,成为影响该地区麻疹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1982—1991年和1992~2006年两时期婴儿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均较高(x^2=0.189,P=0.921),抗体GMT均达到较高水平;1982~1991年和2007年两时期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4,P〈0.01);相同时期的育龄妇女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94%和92.51%(x^2=1.524,P=0.900),健康人群及育龄妇女抗体GMT均偏低。结论随着麻疹流行特征的改变,血清流行病学随之改变,形成了不同时期麻疹流行规律特征的免疫学基础,制定大年龄及育龄妇女的免疫策略,是降低“双相”趋势升高的有效手段。
简介:目的为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目前各型病毒性肝炎人群分布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新生儿及青少年甲、乙肝疫苗的接种,人群的感染模式发生了改变。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被抽中的调查村为张湾镇瓜厂村和潞城镇七级村。2个调查村共需调查500人,调查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取年龄在12个月以上的自然人群。甲、乙、丙肝采用美国雅培公司试剂,以微粒子酶免疫检测试剂(MEIA)检测。用雅培AXSYM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戊肝采用科华试剂用酶联免疫试验进行检测。抗-HAV≥20mIU/ml为阳性;HBsAgS/N值≥2为阳性;抗-HBs≥10mIu/ml为阳性;抗-HBcS/CO值在0.000~1.000之间为阳性;HBeAgS/CO≥1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检测502人,抗-HAV阳性467人,阳性率93.0%;抗-HBVM阳性245人,阳性率48.8%;乙肝病毒感染标志中,HBsAg携带率为2.6%,抗一HBs阳性率为34.9%,抗一HBc阳性率为34.1%,HBeAg阳性率为23.1%。抗-HCV阳性6人,阳性率1.2%;抗-HEV阳性11人,阳性率2.2%。结论该区自然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感染标志较1992年的调查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①甲肝抗体阳性率较1992年上升25.3%;②乙肝HBsAg携带率较1992年下降了42.6%;③丙肝和戊肝感染率较1992年分别下降了53.1%和81.1%。
简介: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张謇“教育救国”伟大实践的起点和在南通构建近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通州师范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第一个采用“学校”名称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师范学校章程,第一个师范学校校训,第一首师范学校校歌。王国维教授的“伦理”和“国文典”是中国人第一次在中国师范学校中教授的教师教育核心课程。通州师范创办了我国第一座学校博物馆——博物苑,第一个“盲哑学校师范科”。通州师范为构建南通近代国民教育体系、引进西方教育文化理念、率先普及义务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创校初期,张謇联合一批士绅解决了通州师范的开办经费、校园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章程等难题,学校明显具有高等师范的某些特质和发展趋向。但民国初期北洋政府推行的行政区划改革、“壬戌学制”和南京国民政府试行的“大学区制”阻扼了通州师范向高等师范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