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压力性损伤防治中伤口造口护理学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0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护理模式选择伤口造口护理学,对照组50例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待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比其效果。结果:计算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92%,不良反应发生率6%,护理满意度96%,计算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76%,不良反应发生率22%,护理满意度82%,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以上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均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造口护理学对于压力性损伤患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01-2022.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49例可能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5例,前者采取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式,后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长更短,自身病情改善程度和压力性损伤知识掌握程度均更好。结论:当具有压力性损伤患病风险的患者接受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压力性损伤患者组建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后,能否在提高压力性损伤治疗效果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方法:将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成观察(40)、对照两组(40),分别接受伤口护理小组专项护理和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1个月后的压力性损伤治疗效果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1个月后,压力性损伤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率达到97.50%,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结论:针对伤口造口患者成立专项护理小组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伤口造口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压疮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86例伤口造口患者,按照数字排序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压疮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压疮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总发生率7(16.28%)明显低于参照组24(55.81%),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造口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总恢复率97.67%明显优于参照组79.0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口造口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有效降低认错压疮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患者实例了解造口伤口护理小组工作模式对于压力性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以护理方案差异将114例具有压力性损伤风险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造口伤口护理小组针对性压力性损伤防治护理。结果:对照组(Routine basic care)压力性损伤风险发生率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治疗成功率分别为42.11%、26.32%、53.33%,观察组(Stoma wound care team)压力性损伤风险发生率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5.79%、8.77%、80.00%(P<0.05)。结论:造口伤口护理小组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压力性损伤预防以及治疗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造口护理方法在回肠造口术后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设计,纳入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40例回肠造口术后患者。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相关参数和早期护理措施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改良造口护理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讨论部分详细评估了改良造口护理方法的优势、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以及临床实践意义。然而,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强证据的可靠性。总体而言,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造口护理方法在回肠造口术后早期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