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入路导管碎栓溶栓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年限时间范围限定为2017年3月-2020年10月,择取研究样本为70例于我院就诊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经锁骨下静脉入路导管碎栓溶栓救治,分析具体救治效果。结果:70例患者术后造影显示41例患者栓塞的肺动脉大部分开通,29例患者部分开通,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术后48h-120h动脉血氧分压及肺动脉平均压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入路导管碎栓溶栓救治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有介入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按照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进行静脉溶栓(发病时间<6 h,静脉溶栓组)、动脉溶栓(发病时间6~24 h,动脉溶栓组)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发病时间>24 h,基底动脉取栓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动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基底动脉取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2018年4月-2020年3月开展溶栓治疗,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以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以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各纳入病例34例。观察溶栓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梗死血管完全再通比例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管成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加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管成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增高,生活质量评分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管成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的观察组(n=40),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49±2.61)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的观察组(n=40),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49±2.61)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与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我院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电脑随机分组处理(每组纳入30例);对照组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不同时段,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治疗,可采取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确保治疗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讨患肢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患肢动脉导管注药溶栓治疗,术后继予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阿加曲班注射液等抗凝、祛聚、扩动脉药物治疗,维持6个月以上。诊治期间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溶栓期间监测多项凝血相关实验室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于2.0~2.5,凝血酶原时间(PT)控制于25s以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控制于正常值1.5~2.0倍,纤维蛋白原(FIB)控制于1.0g/L以上,必要时给予药物剂量调整。评价35例患者溶栓总治愈率。结果22例患者在治疗后6~72h患肢血供恢复正常,治愈率62.86%。11例血供得以改善,有效率31.43%,总有效率94.29%。2例无效行截肢手术,无效率5.71%。有效11例中3例股浅动脉全程血栓,溶栓后血栓头端部分溶解,造影示小腿广泛侧支循环形成,临床症状显著减弱,缺血范畴控制;2例溶栓前已有足踝之下皮肤变黑,诊治后坏死平面减少,坏死感染转好;余6例溶栓后部分开通,3例仍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跛行,出院进一步诊治后都改善。结论患肢动脉导管注药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0 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25 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均优于常规组(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预后。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