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0~2021年,共计21例。本院基于患者病情、身体素养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分析临床疗效、安全性、预后。结果 21例患者中,开放手术6例、介入手术8例、杂交手术7例,临床有效率95.24%,术后并发症率33.33%,介入手术中1例支架内血栓再形成,杂交手术中1例术后血栓再次形成,随访1年时保肢率90.48%。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需及时治疗,手术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其下肢血流,保障生命安全,提高保肢率。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并常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病情发展至晚期,如已造成下肢干性坏疽,造成全身毒血症时,则需考虑截肢。患者截肢后,不仅使肢体外观遗留永久性缺陷,并且使肢体功能障碍或丧失,影响正常的劳动、生活、与社会交往,因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截肢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控制饮食和降糖、调脂、抗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次5000U,每天2次,连用10d),观察组16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连续运用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比,治疗前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提示疗效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动脉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动脉血流量、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前列地尔 内径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LEASO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间跛距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0%,46/51)高于对照组(70.59%,36/51),P<0.05。治疗前,组间踝肱指数、间跛距离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肱指数、间跛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ASO应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更好地改善踝肱指数、间跛距离。

  • 标签: 闭塞性动脉硬化 股深动脉成形术 疗效 踝肱指数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下肢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颈总动脉IMT采用彩色超声测量,分析下肢动脉IMT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IMT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586,P〈0.01),胭动脉IMT也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239,P〈0.05).胭动脉IMT[(0.92±0.59)mm]高于颈总动脉IMT[(0.76±0.18)mm](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也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且腘动脉IMT较颈总动脉IMT能更早反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更有助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2型 下肢动脉 颈总动脉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对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采集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0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小组进行划分,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50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观察,从而对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良,两组间差异显著。所以,我们认为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2例患者出现挠动脉闭塞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情况,2例患者出现挠动脉闭塞情况,还有一例患者出现脑梗死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组间差异显著,所以,我们认为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肱动脉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动脉夹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症状典型的诊断并不难,但由于撕裂位置的不同,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除了一些不典型的腹胀、腹痛、腰部不适的表现外,还有部分患者以肢体疼痛为主诉,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判断。现回顾性分析6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探讨超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血栓形成 股动脉 髂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踝肱指数及VAS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有差别,P<0.05。就并发症率看,对照组为21.57%,观察组为7.84%,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来说,其在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更有助于改善踝肱指数,降低疼痛,并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持续动脉置管溶栓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对本院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配以相应的护理方法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促使患者痛苦得到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无不良并发症的出现。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在借助于介入治疗,病配以相应的临床护理之后,不但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够减轻患者痛苦,让手术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运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护理
  • 简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1例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病变为血管内膜增厚,  本文41例下肢动脉病变中

  • 标签: 下肢动脉 中的应用 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的优点,经验性地提出一些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后来均经手术、动脉造影或临床确诊。结果2D图像显示79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35例为单发血栓,44例为多发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球囊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球囊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减容策略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减容治疗的101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4例,女性27例,年龄(73.2±11.7)岁(范围:35~93岁)。其中卢瑟福分级3级31例,4级39例,5级31例;合并高血压72例。101例患者共有140处病变,其中髂动脉段病变13处(9.3%),股浅动脉病变72处(51.4%),腘动脉病变41处(29.3%),胫腓干病变10处(7.1%),膝下动脉病变4处(2.9%)。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减容方法,经皮机械血栓清除主要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的病变,准分子激光消蚀主要适用于慢性支架内再狭窄和慢性狭窄/闭塞的病变,斑块定向旋切主要用于短段的钙化病变。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效果,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减容治疗,其中82处(58.6%,82/140)使用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治疗,56处(40.0%,56/140)使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治疗,2处(1.4%,2/140)使用斑块定向旋切。患者术前病变侧肢体踝肱指数为0.44±0.19,术后即刻为0.87±0.17(t=-16.26,P<0.01),术后6个月为0.81±0.20(t=-14.67,P<0.01),12个月为0.79±0.15(t=-14.12,P<0.01),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86.1%(87/101)、病死率为5.0%(5/101)、无截肢生存率为93.1%(94/101),病变血管再次干预率为9.9%(10/101)。结论根据病变性质、节段选择合适的减容方式,有助于提高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动脉硬化 下肢 减容
  • 简介:摘要准确地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特点对于指导腔内治疗有重要作用,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下肢动脉疾病评估技术备受关注。血管内超声可准确评估血管尺寸、病变的形态和性质、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从而指导腔内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测病变再狭窄的发生概率。与作为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血管内超声在评估病变几何特征和性质方面具有优势。血管内超声的使用已被证明可提高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准确率,从而改善治疗结局。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血管内超声 外周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除接受高压氧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氧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的氧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再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氧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血管重建 下肢动脉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