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印度Askot野生动物保护区Gooriganga流域的3个分水岭(Charigad,Dogarhigad和upperGosigad)内,沿着海拔高度900-2600m设置5条曲线调查样带(样带A,B,C,D和E),调查了粗木质残体的分布格局和状况。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设置一块1hm2的样地。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粗木质残体百分比贡献率按降低顺序排列依次是:枯立木一相位Ⅰ>相位Ⅱ>相位IⅣ>相位Ⅲ;而原木--相位Ⅲ>相位Ⅱ>相位Ⅳ。调查样带A内喜马拉雅长叶松(Pinusroxburghii)林内枯立木密度在1500m处较高,调查样带B通麦栋(QuercuslanataJ林的枯立木密度在2300米处较高(10个/hm2)。喜马拉雅长叶松林的枯立木和原木总获得量为13.9t.其中枯立木和原木分别占41%和59%;而通麦栋林枯立木和原木总量仅为5.6t,枯立木和原木分别占60%和40%。此外,粗木质残体的存在,有利于为当地生长的兰花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喜马拉雅长叶松林中等高度区域内,高密度的枯立木和原木导致该区内物种丰富度较低,地被物密度也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光线充足、土壤水分含量低,只有优势种才能占领这样生境。
简介:用遮荫网分0%、70%、85%的遮荫度,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全红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绘制了各指标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图,选用Mitscheriich指数函数关系计算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表明:不同遮荫条件下全红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大小趋势为:0%=70%〉85%;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光合"午休"是由气孔因素而引起的;全光照条件下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和320μmol·m~(-2)·s~(-1),有C3荫性植物特征;全红杨不耐晒,但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可以栽植在轻度遮荫的地方,叶色不"返绿",长势也良好。
简介:采用传统统计学、GIS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河南省1982和2009年土壤全磷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个时期土壤全磷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均存在中等空间相关性;2)土壤全磷平均质量分数由1982年的0.56g/kg增加为2009年的0.66g/kg,增幅为17.86%,平均年增长水平为0.66%,其中豫东地区由0.65g/kg变为0.83g/kg,增幅27.69%位居全省第1位,豫南地区以6.12%增幅最低;3)主要土类中,全磷质量分数以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的砂姜黑土、水稻土和潮土的增幅最大,增幅分别为29.55%、29.27%和18.46%,主要受秸秆还田以及施用有机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此外,黄棕壤中全磷平均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