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家蚕3龄起蚕的毒性与安全性,其结果表明: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1.2625mg/L,具有高毒性。用20%呋虫胺可溶粒剂稀释药液对桑树进行局部喷叶或根灌处理,采摘经不同处理的桑叶喂饲3龄起蚕,表明呋虫胺可通过桑叶、桑根内吸向上传导至未喷药桑叶。经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0倍和1000倍稀释药液喷雾处理过的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分别大于40d和70d,500倍大于80d。呋虫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膨大,吐液;蚕体向背弯曲,呈"S"形、"O"形等,与多种烟碱类杀虫剂的典型症状相似。因此,在蚕桑地区水稻使用呋虫胺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污染桑叶或与蚕期保持相应的安全间隔时间,并防止呋虫胺污染的水体进入桑园土壤。
简介:为了解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状况,利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及相关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专家评判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山西省不同行政县(市)生态脆弱度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讨论山西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及措施。结果表明:1)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的生态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差别,其脆弱程度表现为拦沙减沙区(强度脆弱)〉土壤保持区(中强度脆弱)〉防风固沙区(中度脆弱)〉蓄水保水区(轻中度脆弱)〉水源涵养区(轻度脆弱);2)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土壤保持-中强度脆弱区、拦沙减沙-强度脆弱区和防风固沙-中度脆弱区应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在蓄水保水-轻中度脆弱区和水源涵养-轻度脆弱区应重点做好预防保护和监督工作。
简介:旨在评价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黏膜刺激性。子官和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选8只家兔,随机分供试药物(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4只,子宫灌注2ml,ld1次,连续3d。观察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剖检阴道和子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眼刺激试验选4只家兔,自身对照法,左眼给予供试药物,右眼给予生理盐水,每只眼睛滴入0.1ml,ld1次,连续3d。于每次给药前后及停药后1h、2h、4h、24h、48h和72h检查眼睛并评分。子宫和阴道黏膜刺激性结果:各动物精神状态、饮食、排便等均未见异常;阴道口未见充血、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剖检子宫和阴道黏膜未见充血、出血点、肿胀和异常分泌物,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病理变化,刺激反应评分为0。眼刺激试验结果:各时间点观察眼球、眼睑、角膜、结膜和虹膜正常,未见异常分泌物、损伤、充血、水肿等,刺激反应评分为0。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子宫和阴道黏膜、眼睛均无刺激性,安全性高。
简介: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风险性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的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简介:选取10种乡土地被植物为材料.并进行引种实验,对其耐荫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把10种地被植物分为三组:(1)耐荫性较强的四种:红早莲(Hypericumascyron)、大叶铁线莲(Clematisheracleifofia).蔓茎葵(Callirhoeinvolucrata)和杭子哨(Campylotropismacrocarpa)(2)耐半荫的四种:‘香铃'玉簪(Hosta’HoneyBells’)。狭叶玉簪(H.lancifolla)和‘像风信子’玉簪(H.Hyacinthina’)和扁叶刺芹(Eryngiumplanum)(3)耐荫性较弱的两种.秃玛丽’萱草(Hemerocallisx‘MaryTodd')和‘节日愉快’萱草(H.X‘HolidayDelight’)。并对其配置应用进行了探讨。
简介:本试验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对11种引进和收集的禾本科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连续2年的枝条数和生产力的测定,初步评价了各种牧草在草甸草原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1种禾本科牧草在两年内的分支数都有明显变化。平均枝条数最高的是直穗鹅观草,两年的平均分枝数达到每株175个,最低的是猫尾草,两年的平均分枝数为33个,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生产力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蒙古冰草〉直穗鹅观草〉诺丹冰草〉老芒麦〉无芒雀麦signal〉缘毛雀麦〉蒙农杂种冰草〉新麦草〉羊草〉无芒雀麦〉猫尾草。因此,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地区,蒙古冰草和直穗鹅观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用来建植人工草地,提高牧草产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