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4~68岁[(48.6±5.8)岁]。Schatzker分型:Ⅱ型28例,Ⅲ型8例。患者均采用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 d及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后倾角(PSA)、胫骨平台内翻角(TPV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术后2 d及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2个月[(19.5±3.1)个月]。手术时间为56~82 min[(68.5±9.1)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 ml[(75.6±10.2)ml]。骨折均Ⅰ期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5周[(12.5±1.3)周]。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由术前(15.5±4.2)mm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0.7±0.3)mm、(1.0±0.2)mm(P均<0.01);PSA由术前(21.2±2.1)°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8.9±0.8)°、(9.2±0.6)°(P均<0.01);TPVA由术前(100.2±3.7)°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88.9±1.8)°、(87.2±1.6)°(P均<0.05);Rasmussen解剖评分由术前(7.8±1.8)分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17.1±0.9)分、(16.3±0.7)分(P均<0.01)。与术后2 d比较,术后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PSA、TPV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HSS评分为(92.8±3.2)分,明显高于术后2 d的(74.8±3.5)分(P<0.01)。术后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结论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可有效防止关节面继发性塌陷,骨折解剖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
简介:背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已是临床常用方式,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能否改善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84例(男30例,女54例)。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患者76例,中途因关节面或骨折断端显露不满意而改部分切开旋前方肌治疗8例(计入总例数84例)。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复位指标(桡骨高度、关节面、掌倾角、尺偏角),术后疼痛时间及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止血带下顺利完成手术,78例(不切开旋前方肌72例,部分切开6例)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左右。手术时间38~72min,平均50min;术后累计疼痛时间约18.5h;疼痛程度(WHO5级分度)0度10例,1度68例,2度6例;术后次日X线检查示,桡骨掌倾角8°~14°,平均11°,尺偏角16°~22°,平均21.8°,桡骨高度8~13mm,平均11mm,关节面完全恢复81例,3例关节面有台阶,台阶<2mm;临床骨折愈合时间6.8~12周,平均约7.9周;术后8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测定为旋前50°~60°,平均57.8°,旋后78°~88°,平均84.5°。末次随访时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大鱼际部位麻木,无手指屈曲受限,拇指背伸活动受限2例,骨折复位轻度丢失3例。根据Dienst标准评分评价疗效,优66,良12,可6,优良率为94%。结论: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优势。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髓内钉与锁定加压胫骨远端接骨板对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治疗胫骨骨折的患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胫骨远端接骨板治疗,实验组采用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数据差异明显,可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讨论髓内钉对胫骨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联合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HILOS钢板联合MIPO技术治疗的3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平均61.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于肩峰下方做小切口,肩袖附着点留置骨科缝线,于结节间沟外侧4 mm插入PHILOS钢板,骨科缝线穿入钢板近端缝线孔备用,PHILOS钢板加压孔拧入加压螺钉,牵拉缝线对抗肩袖应力,维持肱骨头内倾角,复位后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良好,置入锁定螺钉。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侧肱骨头内倾角。末次随访时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定疗效,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物失效。其中25例患者骨折达解剖复位,5例功能复位,肱骨头内倾角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1.9分。随访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肱骨头内倾角为130°±5°,与术前的90°±11.2°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中2例。结论PHILOS钢板联合MIPO技术适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 胫骨远端髓内钉与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治疗 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 的临床 效果。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 92 例 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各有患者 46 例。对照组患者 实施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 组患者 实施胫骨远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及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5.65% VS 78.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与 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比较, 胫骨远端髓内钉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 效果更加显著 ,患者术后 骨折愈较快,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 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与胫骨远端髓内钉在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2月 -2019 年 12月收治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 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 52例。对照组实施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研究组实施胫骨远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及优良率。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为 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比较,胫骨远端髓内钉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胫骨远端髓内钉与加压锁钉接骨板手术 (LCP)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 (DT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DTF患者 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LCP组和髓内钉组,每组患者 55例。 LCP组采用 LCP术式治疗,髓内钉组采用胫骨远端髓内钉术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髓内钉组比较, LC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CP组优良率为 94.55%,明显高于髓内钉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胫骨远端髓内钉比较, LCP术式治疗 DTF患者的疗效确切,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治疗和康复方法的选择提供新的结局指标,从而指导临床。方法应用SF-36量表中文版测定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并与当地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年龄、合并伤、骨折类型、并发症、功能结果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生命质量综合评分较当地一般人群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0),但GH,VT、RE、MH四个维度与一般人群相当(P<0.000),仅PF、RP、BP、SF四个维度较一般人群下降(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存在内科合并症、骨折类型及功能结果等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生命质量有关,其中骨折类型和功能结果在多因素分析时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总体生命质量较一般人群下降,但在心理、精神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无显著差异,在生理活动方面较一般人群下降并造成了职能限制。骨折类型和功能结果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功能结果是最重要的可控性因素。年龄以及存在内科合并症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间接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胫骨远端髓内钉与加压锁钉接骨板手术(LCP)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D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DTF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LCP组和髓内钉组,每组患者55例。LCP组采用LCP术式治疗,髓内钉组采用胫骨远端髓内钉术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髓内钉组比较,LC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优良率为94.55%,明显高于髓内钉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胫骨远端髓内钉比较,LCP术式治疗DTF患者的疗效确切,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A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间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8~22个月,平均19.5个月;疗效按Harris标准优15例、良27例、可2例,差1例。结论ALPFP具有操作简便、内固定坚强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若具备合适的骨折病例、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应用A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为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4.9±14.6)°,(40.5±9.9)分,(39.5±12.6)分;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50.9±19.5)°,(79.0±12.2)分,(81.1±15.5)分,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和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资料。男35例,女27例;年龄27~86岁;左侧24例,右侧38例。骨折均为新鲜骨折;按AO分型:A型16例,B型32例,C型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髓内钉组29例(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和接骨板组33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周、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内钉组与接骨板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髓内钉组患者术后随访12~29个月,接骨板组患者术后随访15~50个月。髓内钉组手术切口长度[(4.1±0.7) cm]、手术时间[(58.3±7.7) min]、术中出血量[(52.7±6.5) mL]及住院时间[(7.3±1.5) d]均显著少于接骨板组[(21.7±2.3) cm、(95.8±11.7) min、(237.4±14.9) mL、(12.3±1.7) d],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5.0±1.9)个月]长于接骨板组[(3.5±1.7)个月],术后1周、1个月髓内钉组VAS评分[(2.8±0.3)、(1.2±0.5)分]均显著低于接骨板组[(4.3±0.4)、(1.6±0.5)分],术后1个月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63.5±7.4)分]显著高于接骨板组[(54.3±6.9)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接骨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后1周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1例患者出现术中远端再骨折;接骨板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4%(1/29) vs. 6.1% (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闭合复位髓内钉,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量指标和手术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Pilon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方法,更加有助于患者踝部关节的保护,可以使其术后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背景:肱骨干骨折是常见上肢损伤之一。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多用于治疗长骨骨折,尤其是下肢长管状骨。然而,由于上臂解剖学特殊性,使其在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中受到限制。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RIF)与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并评价其风险。方法: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61例;其中,行ORIF31例(ORIF组),MIPO30例(MIPO组)。记录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DASH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获得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术后ORIF组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及骨折延迟愈合各2例;两组各合并浅表感染1例;无内固定失效、深部感染、骨折畸形愈合与不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X线暴露时间长于ORIF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IF组(P〈0.05)。术后6、12周,MIPO组DASH评分优于ORIF组(P〈0.05,P〈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提示功能恢复均良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IF与MIPO均可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应用MIPO技术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功能恢复更快,切口更美观。然而,应用微创技术,X线暴露时间长,需注意手术人员及患者防护。